有文学
这里有好看的文学小说推荐

已完结小说《重生96之养老计划》全章节在线阅读

重生96之养老计划》第007 章 第一步

星期六早上5点,闹钟再一次准时响起。

尽管今天是休息日,秦福依旧利索的起床。

冷水洗了把脸,让他清醒了不少,从橱里拿出茶叶泡上一杯茶后,就拿起床头放着的初二英语上册,翻到标记好的地方,开始背诵英语单词。

昨晚,已经把今天的日程制定好了,早上背诵英语单词一小时后,就去父母的烧饼店帮忙。

中午赶到王诚家吃午饭,下午两点回家继续背单词,晚上去张晓燕家补习数学。

6点准时放下了书本,骑车朝着父母烧饼店方向而去。

96年的苏城,人口没有像后世那么爆炸!

休息天的早晨,马路上比较冷清,基本看不见轿车,偶尔路过的也只有公交和工厂的卡车。

秦福父母工作的单位属于古城商业局下属的饮食部门。

93年商业局推行承包责任制,家境贫穷的秦有礼郑慧敏夫妇,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咬着牙东拼西凑集齐了5000元/年的承包款,拿到了位于古城西门烧饼店的承包权。

这家烧饼店前身专为伊斯兰教徒制作烧饼油条的清真烧饼店。

清真店规矩非常的苛刻,店内不能使用猪油,也不能出现猪肉类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很多有意向承包的人,打了退堂鼓。

秦有礼夫妇在交了承包费,签了合同后,才弄清里面的门道,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们请来了清真寺里的阿訇,详细了解了伊斯兰禁忌后,又出钱请阿訇题写了店名,这才开始了创业生涯。

在夫妇俩没日没夜的努力经营下,生意开始有了起色。

又在阿訇的帮助下,秦有礼的烧饼店成了苏城伊斯兰信徒指定的购买点。

什么生意和指定挂上勾,那就不得了,整个苏城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有好几十万,有礼烧饼店的生意想不红火都不行!

秦有礼夫妇手头逐渐的宽裕,生活的质量也在慢慢改善。

以前都不敢想的冰箱、彩电、洗衣机,陆续买了回来,自行车也换成了金鸟助力车。

秦福骑着自行车来到有礼烧饼店,看见父母已经忙得满头大汗,秦福立即上前帮忙。

“阿福,你别过来,去后面帮苗师傅点一下油条的数量。一只扁里105根,别点错了。”

秦有礼一边炸着油条,一边对秦福说。

秦福点了点头,换了身厨师装后直径走向后面的房间。

房间的一边,靠墙有一张比门板还要大的操作台,上面堆满了炸好的油条。

苗师傅是店里请的员工,正仔细把数好的油条整齐的码放入竹扁里。

“苗伯,我来帮忙了。”

秦福打了声招呼,加入了数油条的工作中。

“阿福来了啊,正好缺人手,昨天有人定了1000根油条,凌晨秦老板就开始做了,一直到现在,总算做好了。”

“辛苦了苗伯!”

没多久,操作台上的油条都装完了,十只扁,每只装105根,秦福仔细的清点核对,没有错误后,和苗伯回到了大堂。

苗伯又开始打起了豆浆,把打好的豆浆装入塑料袋内,一袋一袋整齐的放在最外面的柜台上。

秦福突起了一次性饮料杯,好看又方便,根本不是塑料袋可以比的。

看到母亲坐在一边休息,连忙倒了杯水递了过去,随后问道:“妈,你知道哪里有塑料加工厂吗?”

“城北绿茶村都是干塑料制品的,你问这个干嘛?”

秦有礼接替了郑慧敏贴大饼的活,站在炉边,观察着烧饼的颜色后插话道。

“现在保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行啊,看你能捣鼓出什么来。”

休息天,买早餐的人总会比平时晚一两个小时。

早上7:30,有礼烧饼店的客人陆续多起来,逐渐排起了队伍。

三年的时间,顾客都非常的熟悉,老妈郑慧敏收钱,找钱忙得不亦乐乎,还时不时的和买烧饼油条的客人聊起了家常。

秦福听着老爸报着顾客购买的数量和品种,麻利的把油条烧饼装入塑料袋,递给客人。

忙到8点多,高峰过去了,店里众人这才可以坐下来歇一口气。

早饭还没吃的秦福,拿起烤焦的烧饼就啃了起来。

“你这孩子,吃焦的干嘛,边上不是还有没卖掉的吗?”

秦福以前看父母都吃焦的大饼,还不怎么在意,经历了后世的生活,才明白当时的父母有多么的节省。

“没事,焦的反而香!”

秦有礼和郑慧敏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高兴,他们的阿福长大了,懂事了。

“阿福,现在也快下市了,你早点回去,别忘了答应去你王叔家吃饭的事情。”

“忘不了,现在还早,我准备去绿茶村走一趟。”

“开车去比较方便。”

郑慧敏从口袋里掏出助动车钥匙放在了桌上,又从钱箱里拿了20递给了秦福。

“去你王叔家吃饭,带点水果饮料什么的别失了礼数。”

秦福点点头,看着时间还早,打算先去绿茶村溜达一圈看看。

绿茶村位于苏城北部城乡结合处,是苏城第一批先富起来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开着塑料加工作坊,算是苏城塑料制品的集散地了。

半个小时后,秦福来到了绿茶村,没有在村口的铺面逗留,直接朝村里的晒场开去。

停好车,说着本地方言与村民打听着。

有生意上门,当然热情欢迎,得知秦福订做的一次性塑料杯的数量不多后,人群散了,只有一家作坊愿意接这活。

作坊主名叫李三,四十多岁的模样,带着秦福来到自家的后院。

没想到李三的仓库内正好有秦福需要的款式,于是以3分钱一套的价格当场买了1000只。

带着杯子,秦福就直接离开了绿茶村,心急火燎的赶回烧饼店。

秦福的去而复返,让秦有礼夫妇有些奇怪,又看助动车后座绑的大纸箱问道:“阿福,你买的什么?”

秦福把纸箱卸了下来,搬到了店里操作台边上,拿出一次性杯子说:“一次性塑料杯,装豆浆用的。”

秦有礼经过三年的社会培训,脑子反应很快,立刻想到用杯子装豆浆的好处。

感叹年轻人脑子转的就是快!

目光审视着秦福,感觉到他这几天来的变化,拍了拍秦福的肩膀。

“好是好,不过杯子的成本加到豆浆上了,不知道那些老街坊愿不愿。”郑慧敏提出了意见。

“没多少,三分钱一套。”

秦福边说边把一次性杯子洗了三只,到大堂的豆浆桶里装了三杯,放在了操作台上。

豆浆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装了后,明显感觉档次上升了不少。

秦福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父母,等待他们做出决定。

“怎么定价格呢?”秦有礼挠了挠头皮,目光一直在塑料杯上打转。

杯子的容量明显小于塑料袋,两杯豆浆倒入了塑料袋后,才有了直观的了解。

秦福看这么简单的事情把老爹难住了,不由的笑了起来,“一杯两毛不就行了!”

这小子是块做生意的料,平时一袋豆浆只卖三毛,用杯子装成本高了,钱反而多赚了。

秦有礼高兴的同时反而摇了摇头,来他店里买早餐的都是熟悉的老街坊,他不能这么黑心。

“一杯一毛八吧,要是那些顾客不愿意,那就还是用袋子装,三毛一袋。”

“咱们凭良心做生意,不能坑那些照顾咱生意的老街坊。”

秦有礼一锤定音,就这么决定了价格。

目地已经达到,秦福没有再说什么,骑上助动车准备去王诚家。

“等等。”

秦有礼叫住秦福,跑到隔壁的水果店拿了个果篮,递给了秦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