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帝国免费阅读第十七节 小年祭灶
射猎回来,到家之后,章旻青张罗着把猎物分出四份,分别给章新甲他们四家每家各分了一份。想了想,又派人拿了一只狍子给黄千户家送了过去。
原本还应该给贺叔家也送一份的,不过,贺家兄弟今天也各有猎获,他也就免了。
第二天一大早,章家全家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三,章家要过小年了。原本按照浙江本地的风俗,小年是在十二月二十四。不过章家和所里许多老人,都是当年从山东迁过来的,依旧遵循了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尘土;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算是进了过年的程序。所以,整个章家里外,杀猪宰鸡,扫地擦窗,剪窗花、剁肉菜准备晚上的饺子馅等等,个个忙的不亦乐乎。
那些粗重的活虽然轮不到章旻青去做,但他的任务也不轻松——写春联。这些春联可不是写一幅两幅,按照风俗,整个章家大院里,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不仅家里所有的房门要贴,院子门,房间里的柜子门之类的也要贴。就连井栏、石磨、水缸、纺车之类的物件,马厩猪圈的立柱都要贴,甚至大点的树上都要贴上“根深叶茂”之类的单联。
这要写的春联不是一般的多,好在这些春联,除开大门上的那副,其它都不用章旻青想词。
他带着七斤和丫头小桑,分工合作。章旻青负责写,小桑负责裁纸研墨,七斤最累,负责贴换。他一处处先去看原来的春联写的什么,然后回来告诉章旻青,由章旻青写好新的,他拿了去撕掉旧的贴上新的。
倒是章府大门口的的春联,章旻青费了半天思量,写了个“春暖风和日丽天增岁月人增寿,谷丰物阜民欢春满人间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的通俗春联让七斤去换。
等到所有的春联写完,已经日头过午了。吃过午饭,章旻青再来到院子,看着贴满了新春联和新窗花的院子,过年的喜庆气氛迎面而来。
下午,章旻青倒是没什么事了。他今天的主要任务,除开上午写的春联,就是晚上的祭灶神了。这也是今天的最重要的事情。
回屋午睡了一会,再起来读了阵子书,练笔写了篇制义,看看天色将晚,就起身来到后院的厨房。
厨房里,章刘氏正带着人包饺子。“送行饺子迎风面”,这也是为晚间的祭灶神准备的。灶台上,祭灶神用的全鸡、猪头、整鱼、麦芽糖、糖粘糕、橘子、香烛之类的供品已经摆好。
“青儿,你再不来,我也要使人去叫你了。来,娘有话和你说。”
看到章旻青过来,章刘氏起身去洗了手,招呼了章旻青往外走。
“青儿,娘想今天的送灶王爷仪式,让你来主持。青儿大了,咱章家的事情,也该你挑起来了。”
章刘氏的话,让章旻青有点惶然。因为以往祭灶神,章旻青的任务就是怀抱只大公鸡跪在章刘氏身后,然后等仪式结束,可以吃麦芽糖。对于仪式上要做些什么,从来没关心过。
“这个,要怎么做,孩儿不懂啊。”
在自己的娘面前,倒也用不着撑面子,章旻青如实的说道。
“知道你不懂,娘叫你来,就是要告诉你么。其实这事也不难,就是一句话,让灶王爷灶王奶奶上天言好事,保佑咱们一家平安。怎么做,反正都有规矩,你按规矩做就行。”
听章刘氏这么说,章旻青点头应允。
其实,有些事情,章旻青还是知道的。比如供品里的麦芽糖,意思是让灶王爷灶王奶奶吃了嘴甜点,回到天上见到玉皇大帝他老人家,只说好话不说坏话。而糖粘糕就有点恶作剧似的调侃意味了,想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嘴粘上,不让他们开口说话。
以章旻青眼下两世为人的见识,他觉得这是属于国人的一种神怪观念。认为神仙也是可以沟通和控制的,好神仙甚至是可以拿来开玩笑的。
“喏,这是祭灶王爷时候,要念的。你背熟了,祭拜的时候,背出来就行。”
章刘氏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不少字。章旻青接过来一看,上面是类似于打油诗的一首顺口溜。只见纸上写着:
“灶王爷爷你听着,厨房里你见天瞄着过。我顿顿省吃又俭喝,抛米撒面是一时错。炉窝里肮脏是娃哩多,你老人家可得担待着。这糖瓜吃不了全拿着,捎给玉皇大帝尝一尝。我这里与你把头磕,上天去可要与我把好话说。初一你早点回来别耽搁,到咱家吃我蒸的枣山馍。”
看着这个顺口溜,章旻青差点笑出声来。
“这孩子,现在笑没关系,晚上祭祀的时候可不能笑,恼了灶王爷可不是耍的。”
听到母亲这么说,章旻青止住了笑,喏喏称是。
到了晚上,包括章新甲他们几个家丁的全家,新收的季三虎几个在内的,所有隶属于章府的人都来到了后院。这是寓意这所有人都是章家人,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这其实也是古时候祭祀的一个重要目的,强化家族观念和归属感。
作为主祭人的章旻青,怀里抱着一只“马”站在灶台前面。
这“马”其实就是只大公鸡,这大公鸡据说就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则称“红马”,白公鸡则称“白马”。
大管家章新甲充任司仪站在一旁。而其它人则根据亲疏,分排跪在后面。
抱着公鸡章旻青一面嘴里轻声念叨着那首顺口溜,一面点香斟酒,之后也跪下对着灶台供龛里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磕头。之后章新甲拿碗倒酒,用碗里的酒,浇在章旻青手上大公鸡的鸡头上。
一炷香之后,撤下香火,取出灶台供龛里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神像,拿到外面烧掉,仪式算是结束。
接下来就是分供品,供品要分全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
前院和后院分开摆了几桌酒席。
章刘氏和章新甲几个的老婆等女眷自然摆在后院。当然,象小桑、小竹之类的丫鬟下人是上不了桌的,她们在服侍章刘氏她们吃过以后,再去灶间吃。不过,章刘氏也不亏待她们,每个菜都吩咐厨上给他们留了一份。
前院也开了两桌,在座的就是章旻青以及章新甲几个以及新收的季三虎他们这些家丁。七斤则和小桑她们一样,要等章旻青他们吃好后,去灶间吃。
这样的规矩做法,真不是章旻青苛待七斤。事实上,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就连章新甲这样老资格的家丁,按例都没有资格和章旻青同桌。
只是,章骞亡故后,章旻青是以叔礼看待章新甲他们几个,已经把他们视为家人,这才让章新甲他们有了和章旻青同桌的资格。倒是季三虎他们这些新收的家丁算是沾光。
这让季三虎他们这几个人,心里既是忐忑,又无比的感动。忐忑的是看书僮七斤也没有上桌的资格,却让他们也坐了一桌。在他们眼里,七斤应该比他们这些新投奔的人,和章旻青关系更亲近才对。眼下,七斤只是侍立在章旻青桌边倒酒传菜,而他们却上了桌。
桌上的菜蔬,除开祭灶的鸡、鱼、猪头肉之外,还有昨天猎获的野兔肉和野鸡肉。这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无比丰盛的一桌了。
可以说,季三虎他们这些人,打出生以来,从没有吃过这样丰盛的酒菜,也从没和章旻青这样身份的人同过席。
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离席朝着章旻青跪了下去。就连尚未伤愈的刘毛蛋,也挣扎着跪了下来。
“公子,小人是个粗人,嘴笨不会讲话。公子如此抬举小人们,小人们无以为报。今后无论公子有啥用得着小人们的地方,只要言语一声,就算刀山火海,那怕粉身碎骨,小人们要是皱一下眉头,都不是好汉。”
季三虎语带哽咽的说罢,俯下身去,使劲把头磕在石板地上,发出一咚的一声声响。跪在他身后的四郎和山娃他们,也都一齐磕下头去。
他们的这个举动,可把章旻青吓了一跳。无非一桌酒席而已,至于这样吗?
但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这是季三虎他们,彻彻底底的投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几个人对自己会比章新甲几个更加的忠诚。
“起来,快快起来!”
章旻青站起身来,伸出手,把季三虎几个,一个个拉了起来。
“吃饭!喝酒!”
他的视线在季三虎这些人的脸上扫了扫,挥挥手说道。章旻青很清楚,此时此刻,他已经不需要再说其它任何多余的话。
这天,向来自制的章旻青,酒喝得稍微有点多。因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