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房子穿古代,开书院交水电费》第9章 诸孝入学
一直到晚上罗姝也只招到了贺非一个员工,所谓的厨娘根本没人过来面试,这让罗姝百思不得其解。
教书先生也就算了,她给的待遇和淞沪书院完全没法比,和平江书院也有差距,基本是和云海一个待遇。
不想选青云书院合情合理,至于贺非,属于是意外收获。
但她自认为在教务员工这一块,自己的提供的待遇比起其他书院要好得多。
罗姝完全不知道正是因为她走大运收的贺非导致她招不到厨娘。
贺非此人行事毫无章法,只讲究一个“纵”字,合他心意他便做,不合他心意他便不做,所以旁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平心而论,二十岁的解元有着入仕的大好前途,但贺非却在最后一步放弃了,有的人说他不拘泥于功名,甚是洒脱,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自讨苦吃。
而下层百姓对他的评价便是没那么好。
贺非的恣意洒脱是建立在他良好家世上的,贺家世代累积的名誉和人脉让他成为上层阶级的人,在上层阶级他尚且能获得称赞。
但穷苦人家对于他这种“不思进取”的性格是敬而远之的。
便是寒门子弟也并不推崇贺非,入仕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太难得了,不是能轻而易举就放弃的存在。
罗姝刚来,还不太了解这地儿的情况,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前脚招的教书先生给自己挖了个坑。
她和贺非约好报到的时间后就一直坐在告示栏旁边,一直到太阳下山也没人来面试厨娘。
这让罗姝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但厨娘她短时间内是可以兼职的,比较难顶的是,学生也没有,她和贺非约好的时间是三日后,这三天要是她招不到学生,到时候贺非就得给她上课了。
毕竟是个新的书院,地理位置上,处于闹市,不适合学子求学。
经济上地段繁华并且装修气派,看着也不适合寒门子弟。
往上了说还不准带仆从,自然也不符合高门子弟的选择。
所以这就导致罗姝的招生项目推进的很不成功,在第二天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招收到一个学生。
第三天罗姝写了一张新的告示贴在告示栏那里,内容其实还是一样的,但是群众就喜欢看热闹,果不其然就有喜欢凑热闹的人跑过来看了。
而起初挂在那里的招生考核也没有人来作答,明明地处闹市,却好像在深山老林里一般,无人问津,这在书院里也是头一份了。
就连她看好的诸孝,竟然也没来报名,一时间罗姝竟然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盲目自信了,低估了诸孝的家庭压力。
在下午日落西山的时候罗姝等来了诸孝。
这时候的罗姝已经准备收摊了,没想到这个她先前看好的学子踩着点就来了。
“先生!我要入学!”
汗流满面,脸上灰扑扑的,沾了不少尘土,罗姝拿着桌上的茶壶给他倒了杯水,她不爱喝茶,所以也没有备茶。
这在这个时代来看是极其不合礼数的,但是现在这书院门口看热闹的人都散了,所以也没人注意到这些细节。
至于诸孝,在他看来除了过年过节家里会给客人倒上一杯淡到尝不出来的糖水外,任何时候都只是水,自然也不在乎这些。
“山长,我要作答!”
这作答说的便是招生的那个问题了,从城东到城西要多长时间。
诸孝虽然识字但是只能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所以这作答自然不能指望他写出来。
但罗姝还是给了他纸笔。
果不其然,诸孝坦然说自己笔力不足。
“无妨,那你和我说出你的结果。”
“一个半时辰。”没有半分犹豫,诸孝直接笃定了这个结果,“山长,我走了一遍。”
原先罗姝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就料想到到譬如诸孝这种学子是可能去自己走一遍的,所以她也没有多意外。
她拿出一支水性中性笔和笔记本,开始询问诸孝的一些信息。
“姓名。”
“诸孝,言者诸,孝顺的孝。”
“年龄十五,家住下河村,家中有父亲和奶奶。”罗姝念叨着就把后边的信息给诸孝补全了,然后才让诸孝进去找陈安量一下体型。
“山长?什么?”诸孝只知道上学时先生会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只是没想到还要量什么东西。
“身高体重和三围。”
她这些都教给了陈名,所以在给诸孝填完信息之后就随手拿了一块令牌丢给他,让他进去找陈名测量。
令牌是竹子雕刻的,罗姝向来喜欢一些手工品,工作室里自然有些半成品的东西,竹牌也是其中的一种,算是校卡一样,可以证明学生的身份。
为了能有辨识度,除了雕刻书院的名字和花纹外,罗姝还在牌子尾部串了一颗玻璃珠,这琉璃珠在这个时代可不常见。
所以诸孝拿到牌子的时候欲言又止。
“书院的学子每个人都有,无需介怀。”
本来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之后还会收上来给他们在背面刻上名字,学生证一样的东西。
诸孝道谢后就进了书院,原本还在门口带弟弟妹妹的陈名一早就瞧见了罗姝的动作,早早就准备好了东西。
陈名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家境比起诸孝甚至还要凄惨,但是他身上已经没有了起初诸孝见到的迷茫,反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向往。
诸孝愈发肯定自己来这里的选择是正确的,握了握拳头就跟上了陈名的步伐。
而书院门口的罗姝在送走诸孝之后,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学生,这位学生乘坐着的马车很是华贵,旁人一看就知道他家境富裕。
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罗姝暂时无法估量古代人民的经济水平,只能从用马车这一点来推断对方家境尚可。
就在罗姝以为对方要和诸孝一般回答招生问题然后入学时,对方打破了她的幻想。
“山长,你这笔出让吗?”
钱有信前几天就知道这里有家要求学生独立住宿的书院。
虽然他很想脱离父母出来住,书院也是个非常完美的借口,但是不能带仆从这一点直接劝退了他。
没想到今日就瞧见这山长手上的笔与他们寻常人用的完全不一样。
小小一支写出来的字也是小小的,那纸张也比最好的宣纸还要白净平滑,连惯会享乐的钱有信也忍不住惊叹这位山长的大手笔。
他一个没忍住就上来问能不能买下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