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我家大门可以穿梭位面》第10章 科考
虽然说了不挑,但是真的喝到茶的时候,还是有些难以下咽,初夏总觉得这茶有个奇怪的苦味,还有点酸。
看着初夏有些皱眉,他想,不应该啊,这茶虽然不是贡茶,但也是很不错的了,为什么感觉李小姐咽不下去。慕一帆问出来自己的疑问,
“可是这茶有何不妥?”
初夏有些装不下去,索性就直说了,“慕哥这茶是好茶,但是应该是晾晒不到位,还有炒制的时候火候有些过,有些微苦发酸。”
听到初夏喊的慕哥,慕一帆心彭彭跳了两下,哪有姑娘刚见面就喊人家哥的。如果初夏知道慕一帆这样想,一定很无奈,自己对他很客气才喊哥的。
慕一帆有些尴尬,自己想献宝,结果人家还有些看不上,“那这么说,李小姐是茶艺大师啊,懂得很多。”
要不是礼仪要求,李初夏就要把手里的杯子砸他头上了,你才是茶艺大师,你全家都是茶艺大师。
“慕公子叫我初夏就好,我哥叫星河,别公子小姐的喊了。”
闻言慕一帆举起茶杯,“星河,初夏,你们也别叫我慕公子了,叫我一帆便好。以茶代酒,敬你们一杯。”
两人也有样学样的举起杯子喝了一杯。
“那这样我们就算是朋友了,下次我把老爸,咳,老爹的茶叶拿一些送给你,让你尝尝我家的茶。”初夏有些开心,这算是交了一个异世界的朋友。
“不敢不敢,令尊的茶我怎么好意思收呢。”虽然慕一帆很想尝尝初夏说的茶,但总感觉李初夏是偷拿家里的,那么好喝的茶,李父不得遗憾的跟宝贝似的。
“没关系,没关系。我家自己做的茶,有很多呢,不用客气哦。”
不是李初夏吹牛,李家是农副产品发家的,当年老祖定居山林娶妻生子,之后便开始了制茶酿酒的生意,一直交代子孙后代无论如何,这一门手艺不能丢。
虽然李家已经转型,做了房地产、软件开发等等很多类新兴产业,但李家的制茶厂和酿酒厂一直存在着,不过只小批量的制作,拿来送人情和自己喝。
“真的吗,那谢过初夏姑娘了。”
看着初夏这么伶俐可爱,他就想到了自家那个结了娃娃亲表妹,整天舞刀弄枪,一点也不淑女,可怕的是,居然是自己的未婚妻。唉。
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见差不多了,李星河就引出了自己最关心的话题。
“一帆兄,你可知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
慕一帆奇怪,李兄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侃侃而谈,一看就是受过很好的教育,怎么连科举考试的科目都不知道。
不过他还是细致的讲解了科举考试,
“大晋朝科举分两类,明经和进士,明经主要是考古典诗词的背诵,门槛比较低,但考出来想要入仕比较难。进士不仅考诗词歌赋,更多的是策论,所以门槛比较高,但一旦成了进士,圣上三年内一定会安排官职,最少也能是个九品县令。
李兄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如果去参加的话,我相信一定有不错的成绩。”
见慕一帆这么说,李初夏就来了主意,这个慕公子口音很像京都方向,又是锦绣酒楼的幕后主子,应该是个有背景的人,不知道户籍上的问题,他能不能帮上忙。
因此李初夏对哥哥眨眨眼,露出为难的神色,李星河懂了意思,叹了口气。
“唉,一帆兄有所不知。我和小妹的户籍有些问题。”
户籍有问题?慕一帆懂了,一定是商籍。不过太子表哥已经下令,朝廷人才稀缺,商人也可入仕,只需要交普通人的三倍银两便可参加考试,应该是这里太远,政令还没下达。
“星河兄,你大可放心,太子爷已经更改了政令,如今朝廷缺人,商籍只需要交普通考生的三倍银两就可以参考,大概是离京城远,这里还没收到政令,不过你放心,很快就有消息了。”
李初夏也没想到,自己被当成商人子女了,也难怪,兄妹俩穿的衣服,在这个县城的确有些华丽。
“其实是这样的。”来了,李初夏开始编故事了,“当年战乱不休,我家为了避难,从我祖爷爷那一辈开始,就变卖了家产,住在大山里面,一直没有登记造册,所以我家现在算是黑户。”
见妹妹说瞎话竟然眼都不眨一下,李星河很佩服。
李初夏接着说,“爷爷去世后,我家有意回到城镇居住,奈何没有户籍,哥哥想入仕成了大问题。”
本来有些怀疑这话,但是李初夏穿衣打扮的确和普通人不太一样,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穿的长衫,虽然大晋朝也有,但样式有所不同,而且衣服的布料也不像普通的布料,除非技艺非常精湛的绣娘才能织出来镂空花纹吧。
更别说她对茶艺有那么独到的见解,一定是见多识广才能说出那样的话,他一个世子都自愧不如。
况且她说话面不改色,一定是真话。
所以。
慕一帆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