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太子天道妃》第8章 北地(一)
自汉末以来,中原大战不断,几乎耗尽华夏之元气,彼时各路军阀为了人口不择手段,大量迁移其他地方的人民到自己统治的核心区域生活。
“拔天水,移三万户于汉中”“克下邳,迁民五万而走。”
史书上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于是许多边境地区的居民都被强制迁到内地,长此以往,边境地的郡县便纷纷被荒弃了,这其中最大的一块废弃地便是河套之北的广大地区,俗称北地。
北地六郡,沿着黄河几字形排列,他们是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上郡。
原来的主城皆被放弃,徒留城墙的残垣断壁,还可以一窥其往昔风采。
后来游牧民族因气候寒冷不断南迁,慢慢占据这些,逐渐形成鲜卑、匈奴、羌、氐杂居的格局。
他们在一些汉人精英的帮助下,慢慢重建北地六郡,之后又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其中鲜卑独占朔方、云中、定襄三地,实力最强。
司徒戬当魏王那会,曾经北击诸胡,而因为鲜卑主动投降,诸胡联军还未集结便被暴揍一顿,诸胡部落不得不臣服中原。
此后鲜卑可汗更是派遣大量子侄到洛阳当人质,他们对汉化非常狂热,有些人甚至直接到朝廷为官为军。
魏朝建立后,当时的鲜卑族首领更是率先表忠心,得到魏高祖的认可,受封宣威将军,统帅北地诸胡,直到现在的西鲜卑可汗慕容拔出世,将魏国北部边防捅出一个大窟窿……
宝泰六年七月十四日,北地荒芜的大地上,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延绵数十里,正在快速行进着,他们便是战胜凉州军的慕容拔部队了。
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和整编,现在这支部队已经不再像刚起事时候那样寒酸了,他们不仅换装了从魏军那里缴获的大量战甲和兵器,更是有超过五千被俘魏军精锐士兵的加入。
魏国与南方的吴越国来回拉锯了几十年,导致百姓普遍逃避兵役,朝廷往往征召不到足够的兵员,于是便从胡民当中强征壮丁入伍,然后把他们推到南边的战场上去了。
这些战士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作战异常凶猛,但是要他们对付自己的同胞,往往不能成事,结果凉州之战打下来,这些士卒出工不出力,都尽量保全性命,待慕容军招降俘虏的时候,他们便与左右亲密者都加入了慕容拔的军队了。
“前方便是上郡了吧,羌贼肯定想不到,咱们这么快就来杀他个回马枪了。”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定睛一看。是那位拥有一副天使面容和某种意义上算得上“魔鬼”身材的公主——慕容珂。
此刻,这位金刚芭比公主最是兴奋不已。没仗可打的这半个月,可是憋坏她了。
当初在凉州城下,慕容军与魏国义阳王的骑兵刚一接触,便拔营而走,在世人眼里,便是溃逃了,这让慕容珂很是恼火,但她也不是莽子,自然知道她父汗的撤退命令是正确的。
慕容军其实已经失去攻占凉州的时机,援兵已到,他们攻城会面临两面夹击,硬要强来,只会损失惨重。
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能打得过魏军,因为魏军还有精锐未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豹骑。
虎豹骑是虎骑和豹骑两支部队的统称,也是人马俱甲的重装骑兵,而不同于慕容家的骁骑,以长枪突刺的方式作战,虎豹骑更擅长近身肉搏,他们手持长杆战锤,在战场上收割无数生命,个个宛若地狱修罗。
而更加恐怖的是,虎豹骑人数超过两万,单就算都凉、秦二州的义阳王,手中重骑起码也有两千,远不是骁骑区区两百之数可比的。
虽然当时驰援凉州的只是五千轻骑探军,但是也不得不让慕容拔警惕起来,为保存实力,慕容拔便带军撤退回北地了。
而行军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北地形势也是波云诡谲,慕容拔作为北地之主,以抵抗魏国朝廷的暴政为名发动叛乱,或者说起义,一时间各族豪绅百姓纷纷响应,却不想他们的领导层却并不都愿意站队到鲜卑一边,其中便是以羌族首领姚歌最为抵触。
慕容拔撤退后,一边行军,一边传信给匈奴、氐、羌的首领,要求会盟,真正统一北地。
其他两方均表示愿意尊慕容拔之命,却唯独羌人首领姚歌头铁,回信大骂慕容拔是朝廷逆犯,甚至明着表示要誓师讨伐他。
可能姚歌想以此向魏国朝廷邀功,好捞取北地一哥的位置吧。
却不想,作为枭雄的慕容拔哪里能惯着他这种行为,收信当天他便果断东进,势要攻破他的大本营——上郡。
北地本就不大,慕容拔急行军五天便赶到上郡地界,但他还未开始围城,就面临了第一个挑战——难民。
却说姚歌这边得知慕容拔率军五万向他而来的消息,也是一阵头皮发麻,他仅有守军两万,且缺少战阵经验,恐怕不是慕容拔的对手,但是他身边一位许姓汉人谋士却劝他要积极备战。
“主公早与逆贼一刀两断,如今惊恐又有何益,不若一边发书给并州刺史牛签求援,一边整顿城防,慕容拔是朝廷心腹之患,并州军必定来攻,所以主公您只要能坚守城池两个月,朝廷兵马必到,到时候危机不但自然可解,而且朝廷一定会感念您的忠心,必助您一统北地,照这样子发展,谁生谁死,尚未可知呢。”
姚歌听了,甚觉有理,连连称善,遂从这位谋士之言,一边派出数个信使向附近的朝廷军队求援,一边将城中无用的老弱妇孺全部赶出城外,还将他们的粮食财物收归己有,以冲军资。
于是,慕容拔刚到上郡地界,迎头便碰上哭天喊地着投奔他而来的几万上郡百姓了,这就给慕容拔出难题了。
慕容军本就人多,北地贫寒,他们携带的粮草本就要耗尽了,结果又来了几万张要吃喝的嘴,如果都接收,那吃都能吃垮军队,还如何打仗呢。
但慕容拔不打算抛弃百姓,他毕竟是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造反的,自然不能不管,于是他一面在军营设置粥棚,救济百姓,一面研究战术,准备强攻上郡。
“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了,我们粮草可不多。”
在作战会议上,慕容拔多次强调快速进攻的道理。
慕容拔乃是一代将星,虽然多出了不少吃饭的嘴,但也在他控制范围内,只要快速打下上郡,获得补给,那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上郡攻防战开始。
第一天,慕容拔不待攻城器械做好,便指挥着士兵用简易云梯进行强攻了,结果可想而知,在伤亡两百余人后,什么也没捞着,姚军仅伤亡不足五十人。
第二天,慕容军制作了很多挡箭板,然后士兵躲在挡箭板后面,向城墙上放箭,并掩护己方重装步兵发动攻击。
慕容军火力很猛,达到了压制的效果,姚军在城墙上反击很少,加上地面密密麻麻布满倾斜着的木板,遮挡了射手的视线,于是从城墙上射出的少数箭矢很难命中慕容军的士卒,就算侥幸有命中的,也不能破甲,完全伤害不到进攻方的兵士。
但是因为慕容军仍然只有简易云梯,姚军利用推杆,屡屡推倒梯子,令慕容军无法攀登城墙,于是这一天的进攻也是毫无效果,双方伤亡都是个位数,不过慕容军损失超过两万支箭。
这时代,每支箭平均造价约十六文铜钱,也就是说这一战,慕容军便消耗超过三十万钱,而取得的战果却寥寥无几。
显然仗是不能这么打的,于是第三天,慕容军选出精锐射手,躲在挡箭板后面,发射冷箭,专门狙杀上郡城墙上的守军士兵,守军也不甘示弱,也派出弓箭手进行还击,双方时不时发射一波箭矢,相互展开拉锯战。
这种拉锯战在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持续打着,一直打到第七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一日。
此前双方每日都是例行公事一般,互相射箭,慕容军连一次像样的进攻都没有发起过,这使得守军神经放松不少。
天黑后,上郡守军开始摸黑收集对方射来的箭矢,这也是每天的日常工作了。
由于担心对方弓箭手的狙击,城墙上的姚军并不敢点燃太多火把照亮,而是摸黑作业,甚觉苦闷。
而这天又恰好没有月色,无火光照耀的地方就显得格外黑暗,仿佛能吞噬实物一般。
姚军的守城将军姓高,是位老将,还算有些见识,他感到这种时候容易遇上夜袭,遂令手下将士小心监听城墙根,看是否有动静,这是防止敌人趁黑偷偷爬墙的。然后又命另一队士卒下了城墙,到己方内侧去巡视一圈,这是杜绝可能存在的内应打开城门迎敌的,毕竟北地诸胡成分复杂,难保不会有叛徒想打开城门迎敌的。
可惜,他的命令还是下晚了一点。
当夜,一队巡逻兵领命,沿着内侧城墙开始巡视,到了一处供民兵休憩的窝棚处,突然感觉不对。
窝棚里或站或蹲的分明是穿着札甲的精锐士卒,哪里像强拉来帮忙的壮丁呢,而且更可怕的是,地上有个大洞,这些士卒便是从那个大洞里钻出来的,而且还源源不断地有人从洞里面爬出来……
“你们是什么人。”
巡逻士兵惊恐地发出一声质问,而那群袭击者则是全部沉默,两边诡异地沉默了几秒。
随后从那群士兵中走出一个戴着獠牙面具的武士,她手持双斧,向巡逻小队走了过来,开始还是慢走,然后越走越快,最后简直是奔跑过来的。
“敌袭!”
巡逻队的队正只来得及发出这一声警告,便被来人一斧头砍飞了头颅。
然后队伍里的其他士兵顿时大乱,结果更难作出反抗,只能本能地转身逃窜。
由于天黑,他们看着那个戴着面具,拿着双斧的敌人犹如恶鬼,士气与胆气全无了。
戴面具的人自然是慕容珂了,这个长着一张国色天香脸庞的战争狂女,强行要来了带队偷渡进城,然后打开城门的任务,这可是一旦失败,便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的任务啊。
这也是艺高人胆大。
不过问题来了,他们是怎么进入上郡的呢?
原来慕容军中有人是上郡出身,恰巧知道哪里可以挖掘隧道,而且位置十分隐蔽。
上郡的羌兵其实不善守城,为图方便,竟然直接靠着城墙的位置,修建了一个接一个的窝棚,用以供士卒休憩和放置守城器械,虽然节省了造屋的成本,但结果却是造成了城墙内侧杂乱不堪,能很好地掩护地道出口。
于是慕容拔打算利用这个漏洞,他明面上进行强攻,强攻不下便制作挡箭板,与守军对射弓箭。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障眼法,慕容拔的真实用意则是利用黑夜,偷偷在挡箭板下挖掘地道,密密麻麻的挡箭板,完美起到了遮挡守军视线的作用,而且由于挡箭板被放置在离城墙仅二十步的位置上,慕容军同时开挖三条地道,居然只花了四五个夜晚时间,便挖到了城墙内侧。
在窝棚和黑夜的掩护下,慕容军成功偷摸着溜进来不少士卒。
而守军这边,因为视线被挡,居然完全没有发现慕容军的动作,结果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慕容军挖掘隧道,准确到达预定地点。
而当他们的巡逻兵士终于发现敌人已经进城的时候,慕容珂已经集结了一队上百人的队伍了,而且都是身穿札甲,武力值超高的战士,足能以一当十。
时间回到现在,巡逻队见情况不对,质问对方身份,慕容珂便二话不说,果断出手,冲上去杀散他们,然后带领队伍径直杀向城门。
路上她也不恋战,快打快冲,很快便来到城门位置,然后一面指挥士卒结成长枪阵,一面命多余的人手过去强拆堵门的杂物。
姚军反应也很快,他们见自己后院起火,还被夺走了城门的位置,顿时紧张起来,那守城的高将军见状,命令击鼓,召集其他防区的守军,再组织这些守军对慕容珂的小部队发动袭击,试图夺回城门。
但是慕容珂的小队全部身穿防护力很强的札甲,又结成长枪阵,占据着城门内狭小的空间,一时间处于优势防守的位置。
守军连续发动了几次冲击,死伤数十人,却发现难以撼动对方,眼见对方就要将最后的堵门杂物砸毁了,将军果断下令停止进攻,也组成长枪阵,利用人墙来堵住城门口,然后弓箭手到位,准备将慕容军堵在城门的位置,再用密集的箭雨来射杀对方的有生力量,而首当其中的便是慕容珂的这支小队了。
但慕容军的士兵战斗素养很过硬,守军对着城门洞内射箭,他们便看准时机,默契抖动长枪,干落了不少飞过来的箭矢,而少数羽箭穿过枪林,射中他们,也因他们穿着重甲,而难以伤害到他们分毫。
就在双方拉锯的时候,城门内的杂物终于被搬开,城门打开,城外大批等待的慕容军士兵开始如潮水般向城门方向涌来。
但守军在将领的指挥下也没有放弃,他们按照城门被攻破的流程,集结兵力,一边在城门处堵住慕容军,一边弓箭手站在城墙上,对拥挤在城门位置的敌人射箭,他们打算撑到进攻方筋疲力尽,吃不消伤亡退兵为止。
面对倾泻而下的箭矢,慕容军也引弓还击,一时间,城门口位置箭雨乱飞,战况激烈。
“兄弟们,挡住,城内还有你们的妻小,等他们进城了,女人被奸淫,孩子被奴役,你们想那样吗。”
高将军拼命给士兵们喊话打气,居然起到了很大作用。
慕容军虽然悍勇,且成功打开城门,士气正旺,但也没能快速冲出城门的洞口,彼时防守的优势,现在却成为了阻碍他们进攻的劣势了。
“随我杀,斩一人,赏绢一匹。”
慕容珂也是身先士卒,还发出悬赏,激励己方战士。
结果双方战斗了小半个时辰,居然都不能打破僵局,伤亡还越来越大,几乎是拿人命在交换,赌对方一定会崩溃。
结果双方都有近千士兵伤亡了,要不是双方后面都有人随时拖走己方倒地的伤员和死者,恐怕城门洞口都要被尸体给填满了。
双方都在放血,拼的就是组织度和士气了,看谁先崩盘。
而慕容军在这一方面做得显然更好,慕容拔一直在后方督战,面对凶险的局面,也不让自己女儿先退下来,甚至面对下属来报,伤亡惨重,要求暂且退后整队时,他如是说道。
“继续进攻,现在放弃,前面的血岂不是白流了,你们的小公主也在最前线,难道你们这些男儿还不如我女儿英勇吗。”
一番话说得其他慕容军将士脸红,于是纷纷嗷嗷叫着冲击过去,同时挤不进去的慕容军战士再次搭起云梯,向上郡发动总攻。
而与此同时,上郡的高层们也都知道城门被破的消息,结果与慕容拔的血性相反,本最应该来支援的他们,此时却出了个昏招。
姚歌居然带着亲信和几千精锐弃城向东而逃了,他实在是很怵慕容拔的手段,想着城门已破,怎么也不可能再防守一个月了,于是他放弃城池,想要逃往魏军控制的据点。
主帅逃跑,消息如何能压得住呢,于是城内开始骚乱了,紧接着还在城门口与慕容军拼命的守军,也得到这个消息,于是瞬间崩溃了,所幸如此,否则便又是大量伤亡。
败军的崩溃是无法挽回的,上一秒还视死如归的士兵们,此刻却如懦夫般争先恐后地抛弃同袍,拼命向东城门逃窜。
守城的高将军见无力阻止,只能亲自率亲兵断后,想尽一名将领最后的职责。
于是他很快便被慕容军包围了。
“将军已经尽忠,现在应放弃抵抗,保全手下勇士性命才是。”
慕容珂佩服他的战术素养,想让他投降,但老将军并不愿意做俘虏,失望之下,指天大骂姚歌。
“我非败在你一女娃之手,而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姚歌竖子,不足以谋,真猪狗也!”
骂完便拔剑自刎了,手下亲兵皆未阻止,以全他的志向。待老将军断气,他手下亲兵遂交出他的佩剑,集体向慕容珂投降了,他们可没有那种誓死不降的觉悟。
“真义士也,去取一副好棺,好好收敛将军遗体吧。”
慕容珂下令,随后继续带领军队向城中关键节点突击。
慕容军在上郡开始发起巷战,追击残军,主帅逃走,城中士气已经崩溃,大量守军争相投诚。慕容军于是从容接收各种战利品。
不过姚歌等人逃离上郡的时候,命人在城里放火,准备烧掉给养,不想便宜了慕容军。
结果还在受降的慕容军见到火起,拉着俘虏们便去救火了,遂无法再扩大战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姚歌带着几千亲卫逃出城,往东而去了。
而这边慕容军忙乱了一晚上,到了清晨,他们终于肃清残敌,扑灭大火,总算是保住了半个城,算是没有白忙活。但他们此时还不能放松,因为逃走的姚歌等人正在向东急奔。
而在那个方向上,魏国并州军团十余万人,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