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成为航海王》免费试读第58章 受鞭刑的逃户##
尽管张武知道,在这个时代,普通劳动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奴役并不比奴隶好多少!
明代沿袭元代,将人户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类。
匠籍、军籍比一般民户地位低,而且要世代承袭。想要脱籍极为困难,除了余丁应举,读书走科举仕途,否则都要经皇帝特旨恩赐才有可能。
这些工匠在干活的时候,挨打受骂那是家常便饭……
但是像今天他们看到的这样,列队遭受鞭打,还要其余匠人和家属妇孺旁观,这显然已经不是平时的打骂那么简单了……这是受刑!
果然,对与张武的冷声喝问,尚豫的回答却听起来轻描淡写。
“这些是刚刚抓回来的逃户!按律鞭五十,随后充军发配……”
他冷笑着回了一句之后,转头看了看费信说道:“公晓兄,你得便的话也给三宝大人说说咱们的难处……最近匠户脱逃的事太多了!上头又催的紧……唉!”
从洪武初年开始,所有的工匠分为两类“轮班”和“住坐”。
由外地抽调至京师的称“轮班”,户籍依然隶属各省,每三年或一、两年到京师服役三个月,轮班更替,属工部管辖,可免全家其他科差。
而户籍原本就在京师的称“住坐”,每月服役10天,属内府内官监管理。
匠户世代承役,轮班的匠户是属于“服役”,干活是没有工钱的,这种制度直到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实行“匠班银”制,轮班匠一律征银,以银代役,政府则以银雇工,对人身束缚放宽松,但匠户对官府的劳役义务依然存在。
龙江宝船厂的工匠,刚才尚豫介绍过,大多是从各省抽调来南京的,也就是服役的轮班匠。
根据之前尚豫的介绍,龙江提举司只负责制定造船标准和征集造船原料下发,他们帮工指挥厅则负责统筹六大作坊协调造船过程。
而在船只建造期间,产生的各种额外花费只能有六大作坊自行承担。
负责六大作坊的官员为了冲抵这些费用,就不得不从工匠的禄米中克扣贴补……这就相当于工厂的日常开支必须从工人工资中分摊。
关键是这些“轮班匠”连工资都没有,摊抵杂费的开支就只能从他们的嘴里抠出来。
干活没钱连饭都不给吃饱……如此不合理的制度,这些工匠不逃才怪呢!
“松岩先生,这位尚知事……看起来和您很熟啊?”
张武知道费信字公晓,号玉峰松岩生,一般人尊称他一声“松岩先生”,只有亲近之人才会以他的字“公晓”称呼,这说明尚豫和他的关系至少比一般人要亲近许多。
费信笑了笑说道:“豫远的二哥周闻是太仓卫副千户,和我乃是义结金兰的兄弟……我们也算是一家子了。”
周闻?
武略将军周声远……张武想起二叔曾经说过,当年陈祖义诈降,率百十名手下拼杀冲向郑和,周声远以一人之力硬生生阻截了这些死士,坚持了一个多时辰才等来了援兵赶到。
张大彪就是在那一战中负伤被擒的!
可是这周声远明明姓周,怎么他弟弟却姓尚呢?
“豫远在家排行老三,他二哥声远过继给姑父才改姓周了。回头你们走刘家港回程,若是得便,我介绍你们认识……”
费信说到一半突然想起郑和说过的张武的身世,见他表情有些严肃,讪讪笑了笑把后半句话给咽了回去。
其实,张武倒是没有在意他那便宜老子和周闻之间的所谓“过节”,他看着那些正在受刑的匠户,脑子里生出了一个念头。
“松岩先生,有件事……不知道你能不能和尚知事讨个人情?”
“呵呵!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豫远看着面冷,其实最是热心……我知道你看这些匠人受刑有些不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实你看那鞭笞行刑之人的动作就能看出他们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听了费信小声解说,张武仔细看了一会儿,才明白这“鞭刑”里头的水分。
挥鞭的时候看似高高举起狠抽下来,但手腕一抖已经将力卸掉八九成,最终落到受刑人背上,虽然还是皮开肉绽但其实打得并不狠……否则五十鞭刑真的打到位了,人都不一定能熬得下来。
“我临出发前,二娘曾提过一件事,想要招揽一些工匠去旧港……您也知道旧港所在的位置极其重要,周围虎狼环伺危机四伏,不论是军器修造还是打造战船,总得有自保之力才能安稳长久……”
对于发展旧港的军事实力,维持大明在南洋这一片“飞地”的安全,郑和及其属下都非常清楚战略意义之重要性。
张武也就不必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此次到广州市舶司拜会齐公公的时候,对于此事也提了提……还送了点礼!齐公公答应会帮忙游说前军都督府广东都司,将充军岭南的匠户分拨一些到旧港……您看能不能和尚知事说说,这些犯事的匠户也照此办理?”
张武一边说一边看着费信脸上的表情反应,见他有些犹豫,话稍微停了停说道:“若是需要打点,尽管开口……”
“不……这个倒不用!”
费信毕竟是读书人,对金钱交易本能有些抗拒,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其实,若是龙江宝船厂的匠户,转役旧港根本用不着走广东都司的路子。回头我把豫远叫来,商量一下,可以直接从龙江官厂调人去旧港官厂!说起来也名正言顺……”
听他这么一说张武大喜过望,如果真的走广东都司那边,还得再扒一层皮,他现在手头也没那么多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当费信把尚豫叫来商量了之后,虽然尚豫提出要给提举司和指挥厅的几位关键人物一些好处,但要的并不多。张武顺手交给他一千贯的宝钞,就把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这些宝钞都是进贡之后的赏赐,在张武看来大明的纸币就是废纸,能用宝钞送礼可比真金白银省得多了……
这笔生意谈的可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