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妇女见有人给她开门,也是吃了一惊。
苏棠淡淡一笑,将人请进了房子。
妇女走进房子后,并没有着急开口,而是四下打量着房子。
苏棠冷静的看着她,没有询问,也没有表情。
可能前世经历的太多,让她的性子变淡了不少。
中年妇女打量了一圈之后,脸上露出了不易觉察的微笑,那满意的态度却被活过一世的苏棠捕捉到了。
曾经的她,什么人没见过,这种人什么心理,在她这里一点秘密都没有。
那中年妇女看苏棠半天没有反应,看她脸色也不好,只当她是病了,也没多想。
这时候才对苏棠问道:“姑娘,你是这里的房主吗?”
苏棠点了点头,等待她下面的话。
“是这样的,今天上午,有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年轻人来我们房管局,拿着房主的死亡证明和街道开具的母子关系介绍信,要求办理房屋过户,但是我们不确定这房子还有没有其他继承人,就没给她过户,所以这一下了班就过了核实一下。”
听到这里,苏棠就明白了,她现在处于什么时间阶段了。
此时正是她奶奶办理完爸爸的后事,就将房产证偷走了。
然后去偷偷地给她孙子过户,没想到却被工作人员拒绝了。
接下来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哄骗自己把她奶奶和二叔的名字也迁到这个房子下面,再后来,就是将自己安排去做知青下乡,从而得到了这套房子。
见苏棠在沉思,那妇女就开口了,
“姑娘,我打听了,你父母都去世了,只留了你一个人,从你奶奶想把房子偷偷过户给她孙子来看,你很难留住这个房子呀。
不如卖了吧,你拿着钱住学校去或者再去他们不知道的地方买套房也好,京市这么大,她们又找不到你,总比被霸占了房,再把你赶出来好呀。”
如果是前一世,即使她知道了,也不敢反抗,因为一个15岁的单身女孩,其实是没有主见的,对未来也是彷徨的。
不过活过一世的她,却想换个活法,于是问道:
“同志,我这套房子能卖多少钱呢?”
“如果你出手的话,我愿意出800元。”
苏棠知道,这时候京市住房都紧张,这两间房子就算很宽敞的,买来给年轻人做婚房再合适不过。
至于800元的价格嘛!不高不低,属于正常价。
苏棠不愿意再和她奶奶纠缠,也有想卖房子的想法,于是有气无力的说道:
“这房子,我可以卖,但是房产证在我奶奶那里,没办法过户呀。”
那妇女一听,这事有眉目了,微微一笑道:
“姑娘,你忘了我是干啥的了?这里面的政策,我门清。
刚才我已经去派出所查了,你是你爸的第一继承人,只要有户口本就行了,你可以说房产证丢失,这样连补办带过户,我找人一起给办了就是。”
听她这么一说,苏棠自然答应了,原因无他,和聪明人交易,省心。
看苏棠答应后,那妇女更热情了,又闲扯了几句:
“还是女儿好呀,我这二儿子今年22了,还得我这当妈的操心。
没有房子,都没女孩愿意嫁。
这下好了,买了房子,我就少了一块心事。
就是我那老三,今天刚高中毕业,也没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哎?”
苏棠一听工作,又有了新的生意:
“阿姨,我还有个工作名额,你要不要?”
那妇女一听,也是一惊:
“你,你还有工作名额?”
“是的,前几年,我妈是在红星轧钢厂因公牺牲的,那时候,我年龄小就没去顶替,今年我爸又在部队牺牲了,没人照顾了,街道办这才给我补办了名额。”
那妇女一听大喜,红星轧钢厂可是好单位,而且都是技术工。
这时候的技术工可是好工作,虽然累了点,但是收入可不少。
第一年学徒工就能拿17块的津贴加两块补助,第二年的月工资涨两块钱,第三年还能再涨两块。
如果到了初级工,中级工,甚至高级工,这工资更是水涨船高,日子越往后越有盼头。
不过就是因为这工作太好了,那妇女却有些不自信了,支支吾吾道:
“姑娘,你这工作打算卖多少钱呀,我如果买了这房,手上的钱就不宽裕了。”
苏棠知道要想快速出手,就得便宜些,举起一只手道:“500元。”
那妇女也有些犯难,自己和老公虽然都是公务人员,但当时也就社会地位高点,工资并不高,他们养了三个儿子也比较费钱,买房之后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不好意思的说道:
“姑娘,这个价格我知道很公道了,但是我这要是买房,又是买工作的话,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你还能再便宜些吗?”
“阿姨,你也知道,这个价格不贵,我找谁卖都能卖的掉,我第一时间想到你,是感觉咱们两个有缘。
要是卖给别人的话,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再说你也知道,现在如果孩子没有工作,按照政策来讲的话,是要下乡的…..要不,你再考虑一下?”
苏荷这几句似乎打动了妇女,他家里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有工作,老三如果没有工作的话,这一毕业就面临下乡的情况。
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都是心头宝。
她怎么舍得让最疼爱的小儿子下乡呢?
所以一咬牙道:“行,就这个价,今晚,我和他爸去借一下,咱们明天十点,在房管局一起交易。”
中年妇女走后,苏棠像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沙发上。
不过她还是拖着有气无力的身体,来到房屋的一角,搬开一个箱子,起开第二块砖,看了一下户口本和一沓子票子,这才放了心。
那是老爹留给自己的遗产,奶奶还没找到。
此时咕噜噜,肚子不争气的发出抗议,她这才想起,自己已经睡了一天一夜。
于是从空间拿出一个松软的面包,三口吃完,又吃了一次感冒药,这才躺下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苏棠被九点的闹钟吵醒后,她伸了伸懒腰,感觉今天的状态好多了。
洗漱完毕后,苏棠便出门了。
举目望去,一片素色,只有墙上的标语带来一丝异样颜色。
路两边电线杆和电线杂乱无章的竖立着,上面的大喇叭循环播报着,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路上的行人,穿的衣服,也是黑白灰为主,人群中的那一身军绿变成了亮眼的颜色。
让苏棠比较欣慰的是,这时候的人们都顶着一头浓密的头发,脸上还挂着希望的笑容。
这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凭借着前世的记忆,苏棠赶着点来到房管局。
中年妇女和她的丈夫早已等候在那里。
果然,无论何时,都是有人好办事,一番手续顺利办理下来,丝滑的没有任何卡顿。
苏棠顺利拿到了卖房的 800 块和卖工作的 500 块。
你可别小瞧这1300元,这在 1974 年可是一笔巨款。
外加父亲给她留下的1000多块,现在苏棠可是个小富婆了。
卖了房,卖了工作,苏棠肯定不会再待在京市了,而是打算去下乡做知青。
倒不是她怕了奶奶和二叔,而是不想和这些人纠缠。
而且这大杂院都是些啥人?她自然是很清楚的。
很多人认为卖了京市的房子有些可惜,以后涨价很猛的。
其实站在拥有满满一空间物资和几箱黄金的苏棠来看,京市的房子还是问题吗?
只要她想,可以随时买几套四合院,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