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学
这里有好看的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朱由检好像找到了宣泄心绪的“树洞”,

一股脑儿将自己越勤政越失败的十六载帝王经历,交代了一遍。

说完,

他还不忘跪地磕了一记响头,语带悲戚地求救,

“求两位祖宗快想办法教教臣孙,救救大明!”

听到朱由检的坦白,

朱元璋已经顾不上和朱棣置气,径直坐回了位置上,

脸上的肌肉,由于愤怒,在不停抖动着,

他十分确信,

自己这位后世子孙皇帝口中的大明基业,正在不可避免地崩塌,

因为这局面像极了元朝末期,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样样不差。

更令朱元璋感到恶寒的是,

这朱由检与他以前的对手——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简直太相似了,

一样的“年少有为”,

立誓做一个好皇帝,

结果也是多年的“勤政”,换来了天下大乱,江山变色。

朱元璋又想起了刚刚离自己而去的朱标,

心中的悲绝和无奈之情再度涌现,

他叹息一声,垂目喃喃道,

“难道这都是命吗?”

“这机缘让咱提前知道咱身后之事,还告诉咱大明的末路,”

“是老天对咱不满,要惩戒咱。。。”

站在一旁的朱棣,

原本也眉头紧锁,在消化着朱由检交代的后世危局,

他听到朱元璋失落无助的低语,

顿时心生惊讶,

一生强势,从不言败的父皇,

居然也会有如此羸弱的一面?

看来是大哥的薨逝,

带走了父皇的一大半心气。

“父皇,您要节哀!”

“不要因为大哥的薨逝,迷乱了您的心神,误解了老天爷的意愿。”

“这天赐机缘,使我父子等人在异时空相见,”

“不是老天爷在惩戒您,而是老天爷在庇佑着我大明!”

“它这是想要让我等集思广益,拯救后世的大明于大厦将倾之际。”

“您务必振作啊!”

跪在地上的朱由检,轻轻眨巴了几下眼睛,大脑快速消化着朱棣的话,

熟读历代大明先帝实录的他,

立刻反应过来,

洪武二十五年的这个时间段,

正是太祖爷失去懿文太子的时候,

难怪太祖爷的行为举止,处处透着煞气,

这是他老人家步入“魔怔”的开端,

可不能惹恼了这位老祖宗。

“臣孙附议成祖。。。太宗爷的话,”

“天赐机缘,不是惩戒,而是挽救!”

“请太祖爷节哀振作,”

“教臣孙妙策,安定大明天下。”

说罢,朱由检再度伏地一拜。

朱元璋闻言,眸底闪过一丝精芒,

抬眼在朱棣、朱由检二人身上来回扫视,

这不是惩戒?

而是挽救?

老四和小孙子说的没错,

咱是天子,

老天爷从来都是站在咱这边的,

这机缘是老天爷在帮大明和咱,

让咱能预知未来,

这样咱就有办法去改变错误的结果,

是咱刚才思绪迷乱,陷入混沌了,

差点误解了老天爷的意思,

万幸,现在咱想通了。

就在朱元璋整理思绪之际,

朱棣却是已经开始给朱由检面授机宜,

“你现在面对的局势,已经非常危急,”

“必须快刀斩乱麻,尽快平叛起义,稳定局面,”

“眼下你的朝廷,还有多少机动兵力可用?”

“回成。。。太宗爷,各地平叛御敌都缺兵员,京师的兵力也捉襟见肘,凑一凑大概还能只有五万左右的机动兵力了。”朱由检正色回答道,

“只有五万?不过这些兵力足矣,”

“你亲自领军出征,皇帝亲征定能士气大振,与地方军队一起协同作战,平叛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待内部流民起义平定之后,再蓄力对外,区区女真外蛮,灭之犹如土鸡瓦狗耳!”朱棣眼神中闪着锐气,仿佛自己已经带着大军荡平一切敌人。

朱由检听完,却是涨红着脸,

成祖爷几乎一辈子都在打仗,

御驾亲征元人,更是家常便饭一般,

说他是马背上的皇帝,倒不如说他是“征北大将军”,

可朕却不是打仗的料,

他这法子,朕根本执行不了啊。

“回祖宗的话,臣孙不像二位祖宗那般用兵如神,臣孙如果贸然御驾亲征,恐怕适得其反。。。”

朱棣闻言反应过来,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

擅长打仗,喜好军事,

像自己的父皇,在占据应天之后,也很少亲自出征,

他瞄了一眼,面无表情的父皇,转头对朱由检说道,

“那便安排一员信得过将领,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让他代领着这些机动兵员,去横扫战场,”

“你在朝廷中枢,要最大限度地配合支援他们,”

“像粮草,饷银这些,绝对不要拖延、亏欠。。。”

朱棣将后方所需提供的支援保障重点,简单地讲了一下,

他自己出征元人时,朝廷都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

军队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打胜仗。

“将领的人选倒是有,像臣孙底下的孙传庭、洪承畴,都是文武全才,可堪大任。”朱由检点头应道,旋即又抛出一个难题,“可祖宗,银两这块朝廷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那想办法凑银子啊!”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由检,“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全减了,把能筹集到的银子全部集中起来,优先用于平叛,”

“不够的话,再去借一些,各地的地主富户,朝廷的公侯大臣们,他们手里一定有银子可借。”

“可这法子,臣孙已经试过了好几轮了。”朱由检讪讪地说道,“只是收效甚微,问他们借上来的银子,全部加起来也才几万两,”

“与军费的巨额开支相比,这些银子只能算杯水车薪。”

朱棣摆摆手,说道,

“你要和各方,陈述其中的利害,”

“如果流民势大不掉,朝廷无力剿灭,首先遭殃的便是他们,”

“这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应该都懂。”

“还有,事态已经十万火急了,就不要在意什么朝廷礼法、皇家脸面之类的,虚的东西。”

“你直接下旨意,以朝廷和皇家的信誉作保,定一个借款的利息,约定他日局势平定了,本息尽数返,”

“这样各方出银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朱由检脸露恍然,他之前问各方筹款,都是派人去游说,

毕竟直接下旨意或者朝廷公函,跟下面人谈银子,要银子,

实在有违礼制,

而且内阁那帮大臣也不同意如此操作,

现在连祖宗都已发话,

他就更加没有心里负担了。

“太宗爷英明!臣孙受教了。”

“事态紧急,如果祖宗们没有其他指教,臣孙想先行告退,尽快去操办此事?”

“朕。。。咱的法子,你若能办到位,局势必然可定。”朱棣微微微微颔首,对朱由检“听劝”的态度很是满意,旋即转头对保持沉默的朱元璋,行礼请示道,

“父皇,儿臣暂时没其他点子了,”

“不知您可有旨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