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第三个人的声音,
朱元璋父子二人,大吃一惊,
转头望去,
只见一道明黄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侧殿里。
来人年纪约三十出头,面容清瘦、眉眼中带着浓厚的忧郁和沉重,
“不止是成祖爷!”
“还有太祖爷也在!”
“老天爷显灵了!老天爷显灵了!”
“有救了,有救了,这下大明有救了。。。”当来人用力拍脸,确认朱元璋父子二人真实存在之时,立刻激动地浑身发颤,语无伦次。
“又穿着龙袍!”朱元璋瞥了朱棣一眼,收起了挥腰带的动作,
他对除自己以外的人,穿着龙袍,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看来能得机缘的,不止咱父子俩,”
“老四,你可见过这。。。后生?”
“看他的穿着,应该也是咱大明后世的皇帝,”
“只是这副不稳重的样子,哪里像个合格的皇帝。”
说着,朱元璋冷脸甩袖,坐回了椅子上。
“禀父皇,儿臣没见过,”
“儿臣见过的子嗣,也没有这样子的。”朱棣明显听出了父皇在嘲讽自己,一脸尴尬地低头否认。
“不孝子孙朱由检拜见太祖爷,成祖爷!”
“臣孙刚才见到两位祖宗实在太过激动,”
“望两位祖宗恕罪!”朱由检听到两位祖宗的不满,赶紧上前跪地认错。
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都供奉在太庙的正殿里,
朱由检刚刚拜祭祖先求救完,
所以,一下子就认出了两位开基的皇帝。
“‘由’字辈?‘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你是朕之后,第十代的大明皇帝?”朱棣掐着手指例数父皇给自己一脉子孙定下的字辈,面露惊喜地反问道,这代表着自己的大明皇位很好地传承下去了。
“禀成祖爷!是!”朱由检恭敬地回话道,“臣孙乃是您的十世孙,是您之后两百多年的大明皇帝,是大明第十五任皇帝,”
“臣孙的年号是崇祯。。。”
“等等!”朱棣皱眉,打断道,“成祖?”
“这。。。这是朕的庙号?”
“不应该是太宗吗?”
“呃。。。成祖爷,原来的确是太宗,”朱由检愣愣地回答道,“可臣孙太太爷辈的皇帝改了,”
“毕竟,您靖难清君侧,是咱这一脉的开创之祖。。。”
“混账!”朱棣气得胸口起伏,破口大骂道,“朕是顺位继承,”
“哪里是什么开创之祖,”
“朕的庙号,只能是太宗!”
“子孙不孝,朕要下旨,提前废了擅改咱庙号的昏庸后继之君!”
朱由检吓得浑身一颤,
提前废了太太爷?
那岂不是,没朕什么事了?
不对,连朕都不一定有了!
宫中的秘史记录,果然不假,
成祖爷为了遮掩自己的“乱臣贼子”的名声,几乎都魔怔了。
“成祖爷。。。啊不!太宗爷息怒!”
“让臣孙来,臣孙去下旨,将您庙号改回去。。。”
“哈哈哈哈~!”朱元璋轻蔑的笑声响起,“老四啊老四,”
“亏你刚才还有脸说自己是什么最优秀的太宗,”
“到头来,连自己的子孙都不认可你是继承咱的大位,”
“真是可笑至极!”
“父皇,儿臣。。。”朱棣满脸通红,全然不复刚才与父皇“顶牛”时的气势。
朱元璋目光冷冽,语气森然说道,
“还有那‘清君侧’,是你谋逆自立的借口吧?”
“咱赐给你的权力,是让你卫国戍边,”
“哪里想你竟然用来造反,祸乱我朱家,”
“还是让咱直接下旨,先废了你老四这一脉吧!”
“父皇,您。。。”
“您要废,废了便是!”朱元璋的狠话,令朱棣的气势“触底反弹”,“反正在您的心里,儿臣是怎么也比不过大哥!”
“大哥薨逝了,您都没考虑把皇位传给我们弟兄,”
“我们都是您儿子,可您实在太偏心了!”
朱元璋怒极,再度站起身,指着朱棣破骂道,“你凭什么和你大哥比?”
“你大哥处处为你着想,”
“而你却狼子野心,觊觎着属于他的东西。”
“儿臣不服。”
“看咱打不死你!”
“父皇请自便!儿臣绝不多眨一眼。”
朱元璋再度抄起腰带,准备教训儿子。
朱由检见状,赶紧跪地上前,伸手拦在朱元璋和朱棣之间,哀劝道,
“老祖宗快快息怒!”
“您二位难得显灵一趟,万不可内讧啊。”
“混账东西,咱根本没死,哪里来的显灵?!”朱元璋瞪着朱由检训斥道,
朱由检微微一愣,面露震惊。
“孙儿,这是老天赐下的机缘,”
“父皇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朕是在永乐二十二年,”
“是老天赐下了机缘,让我等突破时间的束缚,得以在这太庙侧殿相见。”朱棣看着朱由检解释道。
“原来如此。”朱由检闻言,脸露恍然,当即明白了现下的境况。
“混账老四!在咱面前,哪有你称朕的份,”朱元璋再度训斥道,
“小孙儿,你让开!别拦着咱教训儿子。”
朱由检见朱元璋时刻不忘动手,大声说道,
“老祖宗,不可!”
“我大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
“您二位应当齐心协力,帮臣孙渡过难关才是。”
“什么?大明怎么了?”朱元璋一听大明有事,再次停止教训儿子的动作,“你什么意思?说清楚!”
朱由检拱手一拜,说道,
“两位祖宗容禀,”
“臣孙这会已是崇祯十六年,”
“自登基以来,臣孙宵衣旰食,勤恳理政,不敢有半分懈怠,”
“臣孙严惩了把持朝政的阉宦魏忠贤,为受迫害的贤良平反,施行各种宽仁的政策等等……”
“可奈何我大明水、旱天灾不断,不可避免地步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北面的女真人贼酋,称帝建国,时不时进犯我大明,”
“大明内部,还有多股贼匪势力,裹挟百万之众造反,其中最大的两个贼首,李自成、张献忠占据了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大片地区,他们还僭越称王……”
“朝廷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增税、连坐流贼等等手段,该做的臣孙都做了,已经没有更好的法子,”
“所以才想到来太庙祭拜,寻求解法。”
“全赖苍天有眼,赐下机缘,”
“让臣孙见到两位祖宗,”
“我大明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