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爹,大哥,家里最近我看也没什么活了。”
“不妨让君仁重新去读书吧。”
“还有,我打算重新盖个房子。”
见媒婆的事让大家心情都有些低落,安禾平静地抛出两个炸弹话题。
“啊?”
“啥?”
“读书?”
“盖房?”
沈家众人一时有些懵了。
或者说,已经不知道先从哪里惊起了。
他们不是在说媒婆的事吗,
这怎么突然就到读书上了。
还有,盖房子?怎么就盖房子了?
没有个起承转合吗?
读书,盖房子,那不都是需要大把的银钱吗?
这哪样都不是现下他们家能负担的啊。
“那个,小姑,我,我不读。”
“我跟不上了。”
不知道话题怎么突然到自己身上了,沈君仁本能的就开始反对。
“你跟的上。”
安禾笑眯眯的说道。
“我看见你偷着看书练字了。”
好几次她都见这侄子捧着本快翻烂的书偷着看,要么就是拿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
看到有人,还马上藏起来,弄的神神秘秘的。
读书是好事,特别是在这个时代。
不过前段时间,她大哥接了个工,带着侄子一起干,她便没提。
昨天两人的活正式结工了,她这才说起。
“对,君仁一直没放下,一定跟得上。”
孟氏像是看到了什么希望,赶忙接话道。
“你这妇人……”沈安怀想反驳,却也不知怎么说。
儿子确实是块读书的料,可是读书实在太贵了。
这是读不读的问题吗,这是读不读的起的问题啊。
“去吧,君仁读书的费用我包了。”
安禾夹了口菜,仍是笑眯眯的。
“君礼也好好读书,还有君兰。”
“读书的费用小姑都包了。”
安禾说着摸摸坐在她旁边的两个小的。
这俩孩子还小,不过沈明德也已经开始教他们识字。
沈家虽是条件一般,但是家里的孩子都识字。
这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难得的。
“小姑姑,我也要读吗?”
小君兰歪着脑袋问道。
在最开始的几天哭闹着找娘之后,她已经慢慢习惯了没娘的日子。
反而现在更喜欢跟着安禾转。
“对啊,读书让人聪明。”
安禾笑着说道。
“不行!”
沈安怀想都没想,马上反对。
上次跟小妹去镇上,他心里便有些数,小妹怕是攒了些银钱。
但那也是辛苦钱,怎能这样给君仁花用。
“绝对不行!”
沈安怀一拍桌子,强调自己的反对。
安禾冲他摆摆手,示意大哥先别激动。
“小禾……”
沈明德不知说什么好。
“让君仁读书也行,便是在家读吧。”
“我给君仁指导。”
“安怀忙时便抽空给安怀搭把手。”
沈明德对于孙子不读书这事一直也耿耿于怀。
听的女儿这样说,便觉得,要不紧吧紧吧,让孙子在家边工边读。
“爹,科考多难您是知道的。”
“便是要读,便好好读。”
“况且,读书总还是讲究个氛围。”
安禾摆摆手,并不同意她爹的说法。
在家读书怎么可能专心,家里做活要不要帮忙?
家人说话会不会影响分心。
读书花费的大头本就是笔墨,既然出了大头那也不差学堂那些钱了。
况且她家房子也小,人都挤在一处,总会有些干扰。
沈明德也知女儿说的对,只一时还有些犹豫不决。
“爹娘,我们说回刚刚的媒婆。”
安禾话锋一转,沈家众人又呆住了。
怎么又转回到媒婆身上了。
“我这其实是在为自己做准备。”
安禾继续说道:“按媒婆的说法,我应是不好嫁。”
“那娘家就是我的靠山,侄子不就是我的未来吗。”
“所以,君仁,为了你小姑我,你可得好好读书啊!”
说着安禾还语重心长的拍了拍沈君仁的肩膀。
“哦,还有君礼。”
看着小君礼期待的目光,安禾又拍了拍他。
沈君仁:呃……怎么突然亚历山大。
沈家众人:好像是这么个理,但又觉得哪里不对。
江回:你可真能圆。
沈安怀仍是觉得不妥。
“大哥,你若实在过意不去,这钱你就当是我借你的。”
安禾只能另辟蹊径。
“这样,那,大哥给你打欠条。”
沈安怀终是答应了。
孟氏听闻突的变成了打欠条,皱了皱眉,转念一想,又觉得合该如此。
“等等,小妹,你刚还说盖房子?”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盖房子?”
说完沈君仁的事,沈安怀又想到刚安禾说的房子的事,追问道。
“哦,这个主要是江老。”
“他说家里房子有些小,他需要个独立的大点的园子,方便平时研究药材和药方。”
安禾祸水东引:“而且江老说盖房子他出一半钱。”
“你这个丫头……”
突然被摆上台的江回,一口茶差点把白胡子喷飞。
“那怎么行,咱家盖房子怎么能让江老出钱。”
“绝对不行。”
沈明德马上反对。
“咳咳……”
江回清清嗓子,剜了安禾一眼说道:
“安丫头说的对。”
“既然我要在家里住,总要出点钱才能住的心安理得。”
“否则这新房子,我可不敢单独要个院子了。”
江回这样一说,沈明德倒是没了反对的理由。
“爹,就这么说定了。”
“等有时间,您跟大哥在村里寻摸寻摸,找块合适的地。”
“最好大点,我想最少建个三进的房子。”
见张氏也想反对,安禾马上出声说道:
“爹娘,这房子是我建的,我才有底气一直住下去不是。”
“未来不论嫁不嫁,我也是要有个独立的院子的。”
一句话把沈安怀的话也堵了下去。
“大哥,还要麻烦你帮忙留意下建房子的工人,和会画图纸的人。”
就这样,吃了一顿饭,沈家人莫名其妙被带着决定了两件事。
还都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