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生小安怡伤了身子,谢大根怎么说都算是个好男人。
虽然有时候也有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本质上还算是疼老婆的。
所以王翠翠坐月子期间,家里的琐事包括地里的事都归由两兄弟操劳。
谢大根也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这是除了谢安阳以外的他的另外一个孩子,他宠爱还来不及。
再者那时候稳婆也说了,王翠翠往后可能再难有孕了,他谢大根能有个一儿一女,也不算可惜。
所以王翠翠这段日子能在家里躺躺,又没有公婆需要伺候,儿子女儿都算乖巧。
谢安怡跟谢安阳对比起来,那算得上一个乖宝宝了,不是吃就是睡。
出生时虽然折腾了点,但是现在也被养的白白胖胖的。
家里如今还有了一门生意,月子里也没苦着王翠翠,日子过得也很是舒心。
刚出了月子不久,家里就来了个客人,是同村的花婶子。
花婶子家住的离谢大根家并不算近,所以平时串门并不来。
花婶子家男人姓赵,算是村里的外姓,村子里大多数都是姓谢的,但是还是有好几户外姓人。
这次花婶子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来的时候还带着他家闺女。
赵巧巧今年正好十五,生的算得上小家碧玉,更是学了他娘绣花的手艺,所以求亲的并不少。
可是赵巧巧对那些人都瞧不上,只是偶尔在路上见着了回村的谢二根。
谢二根人生的高大俊美,当时她背了不少柴火,谢二根见到还顺手帮她抬回了家。
自此,情根深种。
虽然村里男女大防并不重,但是赵巧巧也没跟谁说起这事。
她家条件并不算差,但是心里已经有了人。
那些前来说亲的赵巧巧也亲自去瞧过,长相只能说的上一句周正。
女子本就好颜色,有了对比,她更不愿嫁给那些平平无奇的人。
所以旁敲侧击的跟她娘说起了谢二根。
花婶子自然也是放在了心上,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其他的都是小子,定然是要为女儿打算的。
只是按两家的情况来讲,她觉着谢二根配不上他们女儿。
所以虽然年前就跟了谢大根打听,但是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谢二根条件并不算好,之前家里爹早逝,又有个病重的娘,一家又只有一个破茅草屋。
这谁家闺女瞧得上,也怪不得十八岁了还没有说亲。
原来是我家闺女,花婶子暗自叹气。
村子里说亲的早,女孩子大多十三四岁就开始说亲。
赵巧巧上头有三个哥哥,所以家里人都想多留她一些日子,这才拖到了现在。
如今见谢大根家中有了做豆腐的生意,看着是要起家了,花婶子便想着带着闺女来瞧瞧。
“婶子,怎么有空过来?”
王翠翠出了月子,人刚在院子里抱着小安怡晒太阳。
“翠翠,听闻你刚生了孩子,过来瞧瞧你,都是乡里乡亲的,给你送些鸡蛋补补。”
大家日子都艰难,怎么可能有无缘无故的送礼。
瞧着花婶子还带着她家闺女赵巧巧,王翠翠立马懂了她们的来意。
但也不戳破,毕竟这种事情,村子里虽然不讲究什么男女双方不能见面,但是也需要一条遮羞布的。
“婶子来就来了,还带啥东西。”
女方主动上男方门还是少见的,看来还是他家小叔子哪里入他们的眼了。
也是,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她家当家的已经说了再盖个房子,给小叔子家再另盖一座屋子,也方便日后小叔子娶媳妇。
“婶子带着巧巧是来看我们小安怡的吧,快瞧瞧,整天吃了就是睡,根本不用操心。”
王翠翠递过谢安怡给花婶子瞧,小安怡如今已经长开了,白白胖胖的,模样像谢大根多些。
花婶子也见过谢安阳,谢安阳长得跟小仙童似的,他这妹妹长得也不算差。
说长得像谢大根,但是谢二根跟和谢大根是亲兄弟,长得也是很相似。
所以其实小安怡也有几分像她的小叔。
赵巧巧瞧了一下谢安怡,甚至想着要是她以后嫁给谢二根,那生的女儿也定是那么漂亮,对着小安怡更是喜欢。
“翠翠姐,给我抱抱。”
“哎,我们小安怡给姨姨抱下”
说着就把谢安怡递到赵巧巧怀里,小安怡还太小了,也并不认生,不饿的时候更是乖巧,只乖乖躺在赵巧巧怀里。
“翠翠,你家当家的呢?”
虽说问的是谢大根,但是王翠翠自然知晓两人其实想问的是小叔谢二根。
“这会儿跟小叔子正在地里忙活呢,活不多,马上快回来了。”
听着这么说母女俩就安心下来继续和王翠翠拉点家常,逗逗小安怡。
此次过来的目的也是看看谢二根家里人的意见,先看他家大嫂王翠翠,对她们母女倒是热情。
也是,他们家巧巧可是村里出名的好姑娘,能不满意嘛。
就是可惜了是个一根筋,也不知道像了谁。
没等多久,谢大根兄弟就回了家里。对家里多出来的两个客人也是吃惊。
“花婶子怎么有空过来?”
“大根,听说你家媳妇儿生了孩子,过来瞧瞧。”
“哎,好。”
谢大根憨厚的摸摸了头,有点没反应过来。
再说那谢二根,从走进家门就感觉那姑娘一直盯着自己看。
他对这姑娘有点印象,好像是赵家姑娘,有过一面之缘分。
赵巧巧长得并没有那朱小抚好看,不是那种能让人一见钟情的长相,谢二根只能依稀想起来点。
再说了,那时候他满心满眼都是他的小抚,根本不可能有别的心思。
“小叔子,你跟巧巧妹妹年岁差不多,带着人家出去走走,我跟婶子聊点事。”
王翠翠倒是很识趣,急忙把两人支出去熟悉熟悉。
小姑娘脸皮薄,有赵巧巧在场,她跟花婶子也不好聊什么有的没的。
谢二根长久不在村里,倒不知大嫂原来跟赵家婶子那般熟悉,也只有他领着赵巧巧了,毕竟总不能叫大哥去,至于谢安阳又不在家。
小姑娘跟在他身后,他身量高大些,步子也大,倒是把赵巧巧落在了后面。
“二根哥,你都十八快十九了吧?”
“是啊。”
“那你大哥大嫂怎么还没给你张罗亲事啊。”
谢二根听到这话只觉得奇怪,若是那些嫂子婶子问他倒是正常,但赵巧巧这个未出嫁的姑娘问他?
这是一个姑娘家问的吗?
“还没呢,我现在也没这个心思。”
谢二根怎么想都觉得不对,难道是赵巧巧对他有意思?
“那二根哥,你看我怎么样?”
此话一出,谢二根脸一下子变红了,怎么有姑娘问他这些?
更别说两人并不算熟悉,今天只能算是第二次见面啊。
“赵姑娘,实在对不住,你家条件那么好,我这样的穷小子实在配不上你啊!”
赵巧巧听着这话,又羞又气,她一个女孩子家,已经足够主动了,就像她家阿娘说的,她又哪里配不上他?
谢二根竟然如此看不上她,她还留在这里让他看笑话吗?
说完转身跑了回去,徒留谢二根一人留在原地。
谢二根实在没有跟女子相处的经验,那朱小抚,他也只是偶尔才能说上几句话。
他这时也有些内疚,可是他说话伤到人家姑娘了。
其实他也知道赵姑娘也好,但是其实他还陷在之前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中难以走出来。
自他年前从镇上回来,就再没去过朱木匠家中,也再未见过朱小抚。
她大概是已经成亲了吧?她到底过得怎么样?可有想起过他谢二根?
这些事情他白日里并不去想,只有到了深夜,偶尔想上那么一两次。
所以若是他答应赵姑娘,那岂不是更对不住她。
待谢二根再度回到家中的时候,赵巧巧拉着她娘刚要走,谢二根看向赵巧巧。
小姑娘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自己这是惹哭他了吗?
“赵姑娘,对不起。”
谢二根还是没忍住道歉,在赵巧巧路过他身边的时候,轻声对她说了一句。
赵巧巧诧异的转身看向他,眼圈发红,却瞪大了双眼,大概像极了小兔子吧,还有几分可爱,谢二根如此想。
还未等赵巧巧说点什么,花婶子就把她拉走了。
明眼人都瞧出来了,两个人出去后闹得不算很愉快,那说亲,肯定已经算是没戏了。
王翠翠对此只能表示遗憾,小叔子的亲事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总是这样一波三折。
依她来看,赵巧巧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选了,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赵家的情况她都清楚。
赵家父母身体康健,上面又有三个哥哥,至于那赵巧巧,村子里传出来也没有说她不好的。
但是今日也不知道小叔子是怎么欺负了人家姑娘了,所以王翠翠为了弄明白这事,还是派出了谢大根去打听。
谢大根没什么细腻的心思,但胜在还算听话。
“二根,你看不上赵姑娘吗?”
“唉,哥,不是,就我还放不下小抚。”
谢大根知道那朱小抚,那不是那耍着弟弟玩的木匠家女儿嘛!
“那般女子,你还念着做什么?”
谢二根听了也只不说话,这已经成了他的心结,他这辈子第一次喜欢女孩,就算再不应该,也不是能控制的住的。
“不是大哥说你,你想想咱爹咱娘,你若是为了这么个女子不成家,爹娘能安心吗?”
谢二根还是不想回话,道理他都懂。
谢大根本身也不是什么啰嗦的人,见弟弟实在听不进去,也没了法子,翠娘交代他的也只有弄清楚情况罢了。
“家里最近卖豆腐有些银子了,我想拿出来再盖个房子,到时候单独给你盖上一间屋子,也方便你娶媳妇儿。”
话题转到别处,谢二根也终于开始搭话了。
“既然盖的房子有我的一份,理应我也该出钱,大哥你和大嫂可别跟我客气,我也没什么要用银子的地方,我这里的银子都拿去。”
因为卖豆腐的分成,谢二根如今手里也有个三四两的银子,加上之前分家还留下的,勉强能有个七八两。
他如今住在家里,吃住都是家里的,他偶尔也会上交一些伙食费,其它要用钱的地方确是没有了。
王翠翠手里还是有些银子的,卖豆腐的钱他们占了7成,然后还有之前小叔那几亩田地交由他们打理也都是给了钱的。
近来谢安阳就算是读书了,也幸得他自己争气,花销并不算多,那豆腐方子早已抵消了读书的花费。
所以到现在也确实存够了盖房子的钱。
本来谢大根他们的打算是单独给小叔子盖一间,家里那间茅草屋实在是住不下了。
但如今银子够,也不能委屈了自家,索性都重新盖。
儿子读书需要一间书房,总是挤在堂屋写字看书算什么事,女儿长大了更是需要一间房间。
谢大根回去跟王翠翠一汇报,王翠翠听了也奈何不了小叔子,只是觉得可惜。
但即使不娶媳妇,盖房子也是要紧事。
日后谢二根要是能自己走出来,总是跟哥嫂一家挤在一处住也不好说亲。
谢安阳回家后听说家里要盖房子很是高兴,但听到爹娘他们只打算盖土坯的房子又低落下去。
也是,他还想住青砖大瓦房,还多少有点做梦了。
那么实在不行只能退而求其次。
“娘,我要一个书房,要明亮一些的,窗户要大点。”
谢安阳见过直播间里的那种透明材质的窗户,在屋里甚至能跟阳光下一样明亮。
现在做不到,那就只有用大点的窗户来凑吧。
“好,当然会给你弄个书房,还有给你单独一间卧房,省的你爹打呼噜吵到你。”
王翠翠早就将谢安阳给考虑进去了,家里人少,房间其实可以宽裕一些的。
她上头没有婆婆,现在这个家里是她说了算,那她的孩子值得拥有好的,甚至将谢安怡的房间也已经考虑进去了。
不像是人家一大家子,三四代人住在一起,再大的屋子也显得拥挤起来。
带着对未来的期许,一家人歇下,日子总算是一点点好起来了。
谢安阳觉得这日子虽然苦了些,但是比之前在宅子里斗来斗去可有意思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