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学
这里有好看的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这场闹剧被当天的宾客传出去,引起了极大的风波。

有人笑她厚颜无耻、牝鸡司晨:

“要我说,女子就该安分守己。打仗,那是女子该干的事情吗?”

他说这话时,完全忘记了曾经党项兵临城下时是何等危险。

忘记了是谁在此危亡之际,不畏艰险,率军抗敌。

旁人应和:

“就是,这种气晕婆母、不安于室的女子都该以儆效尤。”

“怪不得和离了,这样的女子谁受得了啊?”

“嘿嘿,那和离的原因可多了……”

“你看啊,她在外面打战那么多年,军营里又都是血气方刚的男子……”

有人怪笑:“女子也有“血气方刚”的时候啊!”

“难怪她上次打仗回来还能大着肚子!”

他们说得隐晦:“你们想啊,这行军路上,孩子会从哪里来……”

空气静默了一瞬,下一秒众人哄堂大笑。

我刚从楼上包间走下来,便听到大堂内众人一顿嘲讽,心中微沉。

“各位。”

我开口,瞬间吸引众人的注意。

“背后议论他人是非,乃大丈夫所为?”

“再者,”我看向之前说话那人,“你们口口声声看不起女子,然而三年前陈国危难之时,你们又在哪里?”

此话一出,不少人哑口无言。

先前非议沈晚舟那几人瞬间不忿:

“你是何人?”

“对她这么忠心耿耿,不会是她的入幕之宾吧?”

“哈哈哈哈……”

他们拍手大笑。

我揉揉眉心,叫明路去唤官差来,就说有人诽谤皇亲。

见我不理会,他们叫嚣得越发厉害。

正想离开时,听见底下有人低声惊呼:“他就是沈晚舟的前夫!”

“什么?”

“居然是他啊。”

像是凉水倒入油锅,喧闹声瞬间炸开。

“哈哈哈绿帽王,真是笑死我了……”

“妻子出墙了,事后还帮人说话,我可真是第一次看到。”

他们指着我大笑。

我就面无表情地看着。

时间一久,他们兀自尴尬下来。

有人没好气地叱骂我:“赶紧离开,你简直就是陈国男子之耻。”

我无视他的挑衅,只说两件事:“第一,辱骂朝廷命官,我可以邀你们往牢狱走一趟。”

他们脸色微变,有人低下头,目光躲闪。

有人仗着自己背后有权有势,毫不客气地嗤笑一声。

“第二,沈将军现在乃是七王妃,身份尊贵。辱骂皇亲国戚,罪加一等。”

“第三,”我扫视众人一眼,“但凡陈国人,谁没有受到过几位沈姓将军的庇护?若因私德而贬低沈将军的功德,想来这种人,活着只是浪费粮食。”

话音落下,有人面面相觑,继而犹豫片刻,掩面而走。

也有人强撑着脸面,硬声道:“你不过是个五品小官罢了,能奈我何?”

他靠在椅背上,挑衅地看着我。

我正要说什么,就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

“他对付不了你,我呢?”

我皱眉看过去,竟是沈晚舟!

那群人没想到自己刚刚在背后嘀咕别人,下一秒就遇到正主!

原先嚣张跋扈那人当即眼神一慌,拱手求饶:“小人只是和一些好友闲聊罢了,是、是裴大人听错了。”

“是吗?”

沈晚舟走近,直接一脚踹到他身上。

他痛呼倒地,气得脸色通红,可知道自己理亏,不敢再说什么。

毕竟,她可是真正上过战场,杀人无数的将军!

既是七皇子十里红妆娶进来的正妻,也是深受皇恩的重臣!

其余人皆颤颤巍巍,之前叫嚣着要把她“以儆效尤”那人,现在脸色煞白。

“还不快滚!”

“是是是。”

他们狼狈逃走。

我微微愣神,与沈晚舟四目相对,有些复杂。

思及刚刚一幕,我难免叹息。

在我看来,沈晚舟功劳之大,可青史留名。

然而却被这私德影响,实属可惜。

世俗风气如此,即使陈国已经较以往开放不少,可依旧难以接受沈晚舟战时归途有孕之事。

那些将三纲五常奉为圭臬的士大夫、学究疯狂斥责她,使她名声毁誉参半。

就连她多年打拼下的军功,都被众人怀疑。

沈晚舟不见刚刚一脚踹飞那人的气势,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

她深吸口气:“多谢了……”

此时此刻,我也不知道还要和她说什么:

“我只是觉得,沈将军一直都是陈国的英雄,不应该被如此欺辱。”

“告辞。”

她嘴唇挪动,似乎还想说什么,终究沉默无言。

我回到马车上等明路回来。

却过了好一会,他才珊珊而来。

“刚刚官差来了,发现人都走了,便叫茶楼的掌柜注意一番。只是……”

他神色犹豫。

“刚刚遇到沈将军,看她脸色,似乎不是很好。”

再遇旧主,明路有些复杂:“沈将军刚刚问了不少您的事情,似乎颇为关心……”

“小人不敢妄语,只简单回应一二,便匆匆告辞。”

一时间,气氛陷入沉默。

我闭上眼,摆手:“行了,回去吧。”

今日我来茶楼是和人商量要事,没想到遇到这事。

只觉无奈。

沈晚舟……

马车行到一半被迫停下。

明路掀开车帘,询问情况。

我从半开的车帘中看到一群身穿素色长衣的女子聚众闹着什么。

很快,车夫便调转车头,换了个方向。

明路朝我解释:“前边是大长公主举办的女学,有个女学子似乎犯了什么错,被退学了。她心有不甘,在门口与人争辩。”

我眼神一动,不再说什么。

前段时间徐州暴雨,大坝被冲毁,淹没无数良田村庄,死伤过万。

皇帝大怒,命太子全权负责此事。

前不久,太子派手下少詹事赵长立前去徐州,然而行路困难,又多暴雨,消息传得艰难。

直到几天后,得到赵大人查探村庄时被暴雨冲走,尸骨无存的消息。

太子大怒,令右庶子张青彻查此事,可他也迟迟未归。

我今日便是去找从徐州来的客商,了解有关徐州境内的情况。

但结果,令人心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