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即大捷!”
“好好好!”
“不愧是我大明的军神徐达大将军!”
“打得好!”
“最好一直打到王廷,把那些蒙古鞑子赶尽杀绝!”
“哈哈哈哈!”
殿内的文武百官听到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心下也是惊喜交加,此时眼看龙颜大悦,于是纷纷道喜。
一称洪武皇帝英明神武洪福齐天,以致国运昌盛,力压蒙元。
二赞元帅徐达用兵如神,将士英勇善战,灭元兴明指日可待。
就在殿内君臣绝大多数人都喜出望外,憧憬着大明的胜利时,太子朱标发现军师刘伯温、右丞相李善长、左丞相胡惟庸三人却是踌躇不已。
三人面带忧色,面面相觑。
一看就是有话想说,可又不忍打破众人喜悦的气氛,正在暗中交流着什么。
朱标见此,思索片刻,立即出声:“军师,老师,还有胡爱卿,你们若是有何建议,在此但说无妨。”
“父皇从善如流,对你们的意见更是一向重视的。”
百官见太子发话,立即便静了下来,同时看向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三位大员。
而朱元璋见此,也立即明白了自己这个大儿子的心意,他看向三人:“对了三位爱卿,徐达兵分三路追击敌军,你们怎么看?”
“陛下,太子殿下,臣以为我军首战胜得太过轻松了,吾恐这是敌军的诱敌深入之计啊。”
军师刘伯温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元军虽远不如前,但战力依然不可小视。
那王保保更是狡诈如狐不可不防。
李善长和胡惟庸也点头赞同军师刘伯温的担忧,并详细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大军交战,分兵深入敌军腹,乃是用兵之大忌。
徐达元帅虽然用兵如神,但兵分三路,在大漠与蒙古骑兵作战,不熟悉地形和天气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
明军的优势是大军团作战,在中原,在关内,可以力压元军。
但若是到了对蒙古骑兵更为有利的大漠,那情况可就要相反了。
朱元璋那一脸的喜色,瞬间被冲淡了,神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众位爱卿的担忧不无道理,希望徐达不要小看元军,贪功冒进了……”
“但愿徐达明白陛下的苦心,不过……”军师刘伯温摇头道:“兵分三路追击敌军确实是冒进了。”
听了刘伯温的分析,朱元璋脸色更加阴晴不定。
殿内文武百官也开始顺着这条思路讨论了起来。
这时,殿外又有快马奔至的马蹄之声。
“八百里加急!”
“报——”
“皇上,徐达元帅率中路军已达大漠深入,遇王保保与贺宗哲大军,双方爆发了大战。”
朱元璋听得眉头急跳。
这是今天的第二道八百里加急了!
然而战报里只说遭遇敌军,并发生了大战,至于战况如何,根本就没有只言片语的描述!
“战况到底如何?”
百官愕然,纷纷猜测。
这听起来真是令人喜忧参半,同时也仿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太子朱标眼看父亲脸上的忧色越来越重:“军师、老师、左丞相,以及众位爱卿,徐元帅是否中了敌军的奸计?”
“你们有什么建议?”
“太子殿下英明,臣也认为,徐达被敌军迷惑,轻视冒进中了对方的奸计呀。”
军师刘伯温出列,一边向朱标拱手一边叹了口气。
“这……”
太子朱标脸色变了数变,他沉吟片刻,又看向自家老爹,见朱元璋脸色铁青,便知是有意让他出面。
“如我军中计,军师及众位爱卿认为如何应对?”
殿内的文武百官见朱标沉着冷静,心中不由赞叹,好一个太子殿下!
“陛下,太子,臣认为此时应该立即下旨,八百里加急发到漠北,令徐达元帅以防守为主,步步为营,然后再设法联络另两路大军,合军一处。”
“不然……”
左相胡惟庸的建议还没说完,殿外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八百里加急!”
“报皇上——”
“徐达元帅所率的中路大军被上了敌军的奸计,十万人马被困大漠之中,身陷囹圄难以突围!”
战报一出,满朝皆惊。
“什么?”
朱元璋再次从龙骑上震惊地站了起来!
“十万大军都能被围?”
文武百官更是目瞪口呆。
没想到,他们大明的百胜将军徐达元帅,还真就中了敌军的奸计!
看来军师刘伯温以及李善长几人分析得不错,此战从一开始,就是敌军一个诱敌深入的计谋。
他们在关内和关外都打不过明军。
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分兵逃窜,引诱明军分兵追击,深入大漠,然后再利用他们熟悉的地形打败明军的好计策。
可叹徐达征战一生,从未有过一败。
临老时却中了敌军的诱敌之计。
看来此次元军的主帅,绝非泛泛之辈。
刚刚提建议,让朱元璋下旨令徐达坚守的胡惟庸此刻也已经傻眼地停止了建议。
因为那个建议现在已经没有用了。
再下那样一道旨意,恐怕连圣旨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杀进重围送到徐达的手中。
军师刘伯温,右相李善长又叹了口气。
就算他们猜中了敌人的计策又能怎么样?
如今大军已经被围,说什么都晚了。
唯今之计,使是设法派出援军,深入大漠驰援徐达。
“陛下,快速速下旨,选一骁勇善战的将领引军北上救援徐达麾下那十万将士吧!否则,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左相胡惟庸痛心疾首,再次建议。
但是他的这个建议,却更让朱元璋坐立难安。
“胡爱卿,朕也想立即派人北上救援。”
“可是救援要深入大漠!”
“徐达大军位于何处,我方也还不得知!”
“恐怕援军到时,他们早已经……”
“已经……”
军师刘伯温、左相李善长,以及朝中几位长于谋略的文臣武将,皆是不忍地闭上了眼睛。
其实也不是朱元璋不想派兵救援。
而是救援的难度太大了。
而且,机会也非常渺茫。
很显然,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派人前救援恐怕会令大明损失更加惨重。
况且能征善战的大将,也不是说要就能有的。
目前整个大明最能打的都已经差不多在前线了。
有些大将又要守边关镇压屑小。
朱元璋手上实在是无可以北上抗元的大将可用,难道他一把年纪了还要自己御驾亲征?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了太子朱标。
皇帝御驾北上救援,太子监国留守皇城?
就在这时殿外又传来马蹄声。
朱元璋、朱标以及文武百官同时看向殿外!
又是八百里加急?
这已经是第五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