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文,千万不要错过大司木的《执戟郎》 ,主角是陈宁。书中主要讲述了:陈宁拿着书,坐在房檐下,想借着天色的余光再看会书,饥肠辘辘的肚子,让人变得看书都成了一件艰难的事,上次吃饱好像还是去年,也许是前年,陈宁都快忘记吃饱是什么滋味了。秋雨绵绵不绝,过了八月十五就开始下,一……
《执戟郎》 免费试读
陈宁拿着书,坐在房檐下,想借着天色的余光再看会书,饥肠辘辘的肚子,让人变得看书都成了一件艰难的事,上次吃饱好像还是去年,也许是前年,陈宁都快忘记吃饱是什么滋味了。
秋雨绵绵不绝,过了八月十五就开始下,一直下到了重阳节才放睛,地里吃透了水,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小水坑,庄家怕是收不上来了,冬麦也种不上了,来年可怎么熬!
陈宁一家已经没多少存粮了,晚上只煮了一锅没有放面的菜粥,又用小锅煮了一碗米粥,给怀孕的大嫂。
一家人草草的吃了饭,天也快黑了,趁着最后的亮光,陈宁的父亲跟大哥去收拾木匠家什,准备明天去县城找点木匠活做,母亲带着二姐,在缝补衣服。
陈宁盯着满是雨水院子的看了好一会,想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爹,我想跟杨五哥他们一起去清河县。”
父亲闻声抬起头来,一个不过刚四十出头的男人,脸上已是沟壑综合,风霜满面,问道:“清河县?你也想去做乡勇?”
陈点了点头“听说这次做乡勇,能算服徭役,这样下次再证丁,咱们家就不用出人了,清河县富庶,能选中的,有一两白银的安家钱,每月的月钱有一斗精米,要是遇上讨贼的事,月钱加倍那,这比服徭役强多了。”
母亲闻声走了过来,一脸着急的训斥道:“那一斗米,是那么好拿的,那是要跟贼人拼命的,清河县靠着运河的码头,最是富裕,早晚要让贼人惦记上,这是拿钱让人帮他拼命,你还上赶着一百多里路自己跑了去!”
大哥听到,停了手中的活计,站了起来说:“二弟,莫去,地里庄稼不行,咱们家还有手艺那,我跟爹出去寻些木匠活计,你弓射的好,去山上打些野味,再让你嫂子跟你姐出去寻些野菜,只要咬牙挺过今年冬天,来年开春,地里种上粟米,这个灾年就算挨过去了。”
“大哥,不能再等了,大嫂也快生养了,家里的粮瓮也要见底了,现在家家都吃不饱,那还有人寻木匠做家具,山上能吃的野菜都被挖的差不多,估计很快就有人去扒树皮了,我去清河县当乡勇,也不一定就跟贼人拼刀子,这次清河县招募五千乡勇,普通的流寇也不敢偷城,再说我自小学了不少拳脚,打不过,我也能跑的脱。”陈宁自信满满的说,其实陈宁更想说的是三五个贼人不一定能打过他,但看到母亲的眼光终究是把话咽了下去。
母亲还是不依,嚷着要把家里东坡上的五亩上田先当了,等收成好了上来,再慢慢赎买回来,二姐也在边上附和,二姐说以后不让陈宁跟杨五他们一起厮混,净学些没用的。
在西厢房的大嫂听到大家争吵,便从西房间来到了堂屋,轻声说:“二弟今年十五岁,过了年就十六岁了,已算是成年男子了,都到了娶媳妇,成家立业的时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读了这些年书,功名又考不成功,去投军,也是条出路,说不定将来升迁,做了将军那,咱们家祖上不是还出过节度使么?”
听到大嫂的话,陈不禁有点脸红,家里供他读了这么多年书,还请师傅教习武,花了很多钱,卖了不少地,自己却屡试不中,连个乡亲都考不过,实在是没脸在家光吃饭了。
大哥嗔了大嫂一眼说:“那都是多少辈子之前的事了,还提做什,我也读了好几年书,可惜我实在读不进去,挨了先生不少板子也没长进,二弟比我聪明,将来定能考的功名,你身子重,别出来着了凉,快回去躺着。”说罢,也不等大嫂回嘴,就搀扶着大嫂回西厢房去了。
父亲坐在木墩上,叹了口气说:“去吧!去给自己找条活路,乡勇虽然不比朝廷的府军,但比丁役要好许多,咱们总不能一家人都饿死在家里,你认识字,投军后想办法混个拿笔杆子的活,也别想能立什么军功,更别妄想当什么将军,能吃饱就行,等明年秋天,你就回来,书也读的差不多了,也别天天舞刀弄枪的,踏实学门手艺,安稳过日子才是正道。”
母亲看到父亲说的这么说,知道是拦不住了,只能轻声的抽泣,二姐也跟着偷偷抹眼泪,陈宁在心里倒是一松,自小到大,自己没为家人赚过一分钱,能出去赚点粮米来,也算自己回馈家人了,要不然陈宁都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陈宁从没出过远门,最远也不过到三十里外的太仓县城,清河县在太仓县以西,同属北海郡,但清河县是上县,也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富县,怕是十个太仓也比不上。
这次出门,要是能做了乡勇,一月能有一斗精米,换成糙米就是三斗,家里四口人,也能吃个半饱,只要能撑过这个灾年就行,总比一家人出去要饭强。
第二天,雨终于停了,天色开始放晴,多日不见的太阳,也露出脸来,一家人早早起床,父亲带上一捆干菜,去了里正家里,母亲和二姐,用家里不多的存粮开始做烙饼。大哥不顾大嫂的阻拦,硬是背了屋里的一只樟木箱子出去。
陈宁知道这个箱子是大嫂的宝贝,是他们成亲时做的,本来是一对,箱子是用上好的樟木做的,四面雕了花,四角包了铜,衣服放进去,不但隔潮,还不用担心生虫。
陈宁抽空跑了出去,寻到杨五,跟他说,自己要跟他们一起去清河,并约好趁雨停了,第二天卯时就动身。
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堂屋里,父亲递过来一张路引,路引是写在木牌上的,上面有里正的画押,路引是外出必备的东西,按朝廷法令,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若无
小说《执戟郎》试读结束